哗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注音:huá biàn

词性:名词

词义:哗:喧闹;人声杂乱;哗然;喧哗。变:背叛、叛乱、动乱。多指军队突然轰闹造反、叛变。

同名话剧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在南太平洋的海面上,漂浮着凯恩号;正是这艘近乎于报废的老式战舰上,却爆发了美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哗变事件!以副舰长兼执行官玛瑞克为首的哗变一方,到底是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救军舰于危难之中的英雄,还是阴谋蓄意叛变的暴徒?而舰长魁格,是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还是懦弱胆小的怕死鬼?这就是二战时震惊美国海军的“凯恩舰哗变”事件。话剧《哗变》则将这次事件后的军事法庭审判整个地艺术地搬上了舞台。

关于《哗变》:

原著作者 赫尔曼・沃克 曾于1940至1946年在美国海军太平洋驱逐扫雷舰上服役,他的最佳小说《哗变》就是在那些年酝酿而成的。这部小说1951年 出版。

1952年 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 改编成话剧,以强大的明星阵容在百老汇上演,引起轰动。

1988年 英若诚先生翻译了《哗变》。12月1日 应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了《哗变》。之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作为内部交流也排演过《哗变》。

“这个剧浓缩了机智和强烈的震撼……表现出多年来震动百老汇的最为淋漓尽致的性格刻画。”—— 《纽约先驱论坛报》

“令人无比振奋,乃现代戏剧之极致。”——《世界电讯与太阳报》

“《哗变》当之无愧为动人心魄的法庭剧……而沃克先生,则毫无疑问,是戏剧性对抗方面的天赋之才。”——《纽约时报》

“有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有些观众在看过戏之后反映说,这样的翻译虽然很上口,但不知为什么,总有点儿不象洋人说话。经过再三询问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是翻译电影儿看多了… …”

——英若诚

“《哗变》的精髓在于,作者对于人性微妙之处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睿智;而北京人艺的高超之处也在于他们能够把这种微妙,这种作品灵魂的东西,通过话剧,这种比小说更难表现微妙的载体,表现了出来!这怎能不让人顶礼膜拜!我们如能像其一分,足矣!”

—— 复排导演 张弘[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