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西省台怀镇营坊村广宗寺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
该寺依山而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铜瓦殿是寺院的主殿,共有3间,殿顶覆以铜瓦,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供有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毗卢佛、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该寺高大雄伟,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洁白, 这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精通藏文,他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对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广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
2.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广宗寺广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称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境内,贺兰山西麓的一个山谷之中,距巴彦浩特镇东南23公里左右,该寺有6个属庙,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规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庙。由二十余座建筑群组成。其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经堂、黄楼寺等。其中供奉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遗体宝塔的大殿称为“黄楼寺”。黄楼寺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其前部为81间,后部为49间,全部用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极为富丽。据说,在这座殿内,除西藏达赖六世遗体而外,还保存着飞天人像化石、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宝剑等珍贵历史文物。
广宗寺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由班自尔扎布台吉之子阿旺多尔济遵照师父—六世达赖喇嘛遗愿所建。寺内共有大小庙宇15座,共2 000多间。庙与庙之间则配以吉萨(仓库)僧房。伙房内安有1吨多重的青铜铸锅,可容纳4吨多水。庙建成后,从超格图呼热庙(昭化寺)请来六世达赖遗体供奉在庙里,尊为该寺的第一代格根(活佛),名德顶格根。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阿拉善第三代王罗卜桑多尔济上报清廷理藩院,御赐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宗寺”匾额(藏语名噶旦丹吉林),从而取代阿大希迈德里庙的原名。清道光年间进行了扩建,并把阿拉善第六代王爷囊多布苏隆的灵柩供奉在寺内。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该寺在兵乱中被烧毁,光绪年间修复。现有庙宇、僧房70多间,并举行庙会。
广宗寺依山而建,高低参差错落,四面环山,松柏长青,溪流如带,风景十分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