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慈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野慈姑[泽泻科][慈菇属]

别名:长瓣慈姑拉丁名: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

产地分布:

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

形态特征:

为慈菇的变种,从栽培状态逸生。多年生挺水型水生植物。高50-100厘米,根状茎横生,较粗壮,顶端膨大成球茎,长2-4厘米,径约1厘米,土黄色。基生叶簇生,叶形变化极大。多数为狭箭形,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顶端裂片长4-9厘米,宽1-2厘米,基部裂片长4-18厘米,宽6-11毫米。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叶柄粗壮,长20-4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状,边缘膜质。7-10月开花,花梗直立,高20-70厘米,粗壮,总状花序或圆锥形花序,花白色,雌雄同株。10-11月结果,同时形成地下球茎。种子褐色。霜冻后地上部分枯死。

同属的水生植物还有:

慈姑:S.trifolia。又名茨菇。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球茎球形或长球形,上具较粗的顶芽。叶箭形,较大,长25-40厘米,宽10-20厘米,叶柄长。花果期6-10月,从叶腋间抽生花茎1-2枚,花白色,成总状花序。瘦果斜倒卵形,背腹两面有翅。为栽培食用蔬菜。

生长习性:

野慈姑适应性强,喜光,喜在水肥充足的沟渠及浅水中生长。慈姑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宜肥沃的黏壤土。

园林用途:

用球茎或顶芽进行繁殖。通常在3月下旬将种球茎催芽,或4月上旬露地插顶芽育苗,株行距9厘米左右,5月上旬种植布置于园林水景的低洼地,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生长期间需经常清除杂草,并追施2-3次肥料。有黑粉病、稻风虱等危害,应注意防治。越冬时应保持0℃以上的泥温。

繁殖培育:

慈姑类植物叶形奇特秀美,可数株或数十株种植于河边,与其它水生植物配植布置水面景观,对浮叶型水生植物可起衬景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