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资料曹嵩(?-193年),字巨高,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魏武帝曹操的父亲。 后被追尊为太皇帝。
《三国志》记载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说认为他本姓夏侯,且为夏侯惇之叔父,在被曹腾收养后改姓曹。曹嵩据说性情敦厚,为人忠孝,开始为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曾当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后汉书》记载曹嵩曾因贿赂宦官而得到太尉这个职位,另一个说法是当时朝廷公开卖官,曹嵩出钱一亿买下了这个官爵。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注引《世说新语》和《吴书》所记,汉献帝年间,曹嵩在避战乱时,遭徐州牧陶谦之手下张闿杀害。所以曹操才会以为父报仇为名义出兵攻打陶谦,并且在徐州屠城,以为报复。黄初元年(220年),曹嵩被他的孙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太皇帝。
他的亲生父亲不详,母亲颜氏,史书上并无详细的记载,单单用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带过了。但曹嵩养父曹腾,却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九卿并三公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尉
曹嵩因为追赵咨而丢掉了荥阳令,但是很快以曹腾义子的名义,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曹嵩并不像生父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助子成功名生子当如曹操,养子当如巨高
曹嵩中年得子曹操,也就是后来的魏武帝。开始时,曹嵩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因为曹操年轻气盛,没有功名却爱舞枪弄棒,常常为曹嵩闯来一堆麻烦。但是后来朋友吕伯奢山东为官时给曹操举了孝廉,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治安。曹操功必赏过必罚,把京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曹嵩开始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从此鼎立扶持。很快曹嵩安排曹操出任顿丘令,后又辗转回京,出任言官议郎。到了黄巾之乱的时候,在曹嵩的疏通下,张让举荐曹操出任骑都尉,后因战功升济南相,任东郡太守。再到后来曹操成为“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平西凉韩遂、边章之乱,曹嵩在幕后起了巨大的作用。
避祸反遭祸乱世祸患无常,富贵万般成空
时局动荡,十常侍乱政时,曹嵩辞官居于洛阳。因为董卓入袭汉宫,王允吕布诛董卓,李傕郭汜大交兵等等,洛阳已成是非之地,曹嵩带着家资家眷到泰山华县避祸。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一直居于山东的曹操与徐州陶谦发生的争端,华县正是前线。次年(兴平元年)曹嵩带着次子曹德与妻妾,打算离开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不料行踪泄漏,被陶谦部将张闿围住,曹操派兵将接应不及,曹嵩及次子曹德,夫人邹氏(曹操之母),姬妾赵氏皆成了刀下亡魂。
功过后人说宦门三公是伪,曹家帝王当真。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追谥曹嵩为魏朝太皇帝。从宦官养子到追封帝王,曹嵩一生可谓传奇。
曹嵩对历史的最大影响除了本身的为官的政绩外,还在生养和造就了曹操这样一个乱世枭雄,除了经济和权利上的扶持,曹嵩本身的重情义,能用人,从捐官还可看出甚有野心,这些品质给了曹操人格上的熏陶。自曹嵩开始,曹氏一家终成为当时影响中国最深远的家族,而曹嵩的功过也和他毁誉参半的家族纠结在一起而是非难说。
《三国志》记载曹腾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
演义传记曹嵩是曹操的父亲,本姓夏侯,因为他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占据兖州后准备接父亲前来,但曹嵩在途中被徐州牧陶谦派来护送的将官张闿所杀,此事也成为曹操攻打徐州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