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ymetallic nodule,ferro manganese nodule, manganese nodule,manganese concretion
多金属结核分布在世界大洋底部水深3500—6000米海底表层。它的外形是暗褐色,形如土豆的结核状软矿物体,直径一般为3—7厘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据科学家们分析估计,世界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达1.7万亿吨。
又称锰结核、锰矿球、铁锰结核、锰矿瘤和锰团块等。沉淀于海洋、湖泊底的黑色团块状铁锰氢氧化物。因含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故名。
它呈结核状、板状、皮壳状构造,多以贝壳、鱼齿、珊瑚片、岩屑等为核心,多半构成同心圆状构造。按成长程度和形状,可分为结核或团块、结皮或结壳、锰斑。其主要金属矿物是δMnO2、水钠锰矿、钙锰矿,还有碎屑矿物和有机物以及蛋白石、针铁矿、金红石、锐钛矿、重晶石、绿高岭石等矿物。平均化学成分为:MnO2 32%,FeO 22%,SiO2 19%,H2O 14%,并含钴、镍、铜、钛、铝、钼、锆、镭、钍等多种元素。主要元素平均含量(以干重计):镍066%,铜045%,钴027%,锰186%。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深2000~6000米的深海底部,而在4500~6000米全球大洋多金属结核分布图深度内,随海水深度增加锰含量也增加,铁和钴则略有减少。大洋调查表明,深海粘土中锰结核丰度值最高(平均大于5千克/米^2),硅质粘深海大洋底多金属结核土岩次之(平均3.9千克/米^2),钙质沉积物中较少,钙质软泥中普遍不含锰结核。火山质粉砂半深海和浊流沉积区则几乎没有分布。洋底锰结核由于分布范围广、金属含量多等特点,是未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
大洋区沉积物中的锰含量较之近岸的增高5倍多,而锰结核中的锰含量竟高达近岸沉积的180倍。已知太平洋底表层一米内锰结核中所含锰、铜、镍、钴等的储量,即相当于陆地储量的几十至几千倍。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主要富集在东太平洋克拉利昂和克利帕顿两断裂带间,又称C-C区。估计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中,锰2000亿吨、铜50亿吨、钴30亿吨、镍90亿吨,是有远景的潜在海底资源。
锰质物来源认为是:①大陆或岛弧上的岩石风化;②海底火山喷发物、海底温泉;③生物供给;④海水和间隙水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