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逆:古语中为“迎接”。

旅:旅人、行者。

“逆旅”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

常见的文言中皆为此义。但也例外,如在魏晋时期的道家经典中,“逆旅”常指人的生命,这是个比喻,比喻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而死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

“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我国古代大部头的小说集《太平广记》中提到许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发生的。例如该书24卷,就提到唐朝陈留郡的逆旅中,在开元时期,著名的文人萧颖士,遇到了一位327岁的老翁,跟他谈当年和颖士八世祖交往的事。《广记》卷16又有一个故事,说到周隋两朝代名门大族的后代杜子春,在一家波斯人开的客店里,巧遇一位策杖老者,使他转贫为富,重振了家业。为了报答这位老者,杜子春在发财后大兴慈善事业,在扬州盖了旅舍100多间,专门收容孤儿寡妇。

上述的事,离现在已1000多年了,说明我国旅店事业在很早就很兴旺,至少公元六、七世纪时,各城市“逆旅”已经很普遍。

逆旅发展到战国后期,至少在秦国,已经为数甚多。商民数众,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引出了商鞅的《废逆旅令》,认为取消旅店便可以奸人不生,人民一心务农,天下太平了。这当然是逆时代潮流的行为,行不通的。但反过来却说明了当时旅馆业的发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