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海小东门上海小东门为老城厢著名的一扇城门,亦是上海老城隍庙所在地的入口,城外即是十六铺。小刀会起义时期,起义军被清军包围后最终选择在小东门突围。后在20世纪初拆除,将原护城河填平并改建为环城互相连接的“中华路”和“民国路”(“民国路”解放后改为“人民路”),小东门地区即为两条路的交界处,著名老字号药房“童涵春堂国药店”总店即坐落在人民路1号,与一旁的中华路1号(原求天宝金店,现已拆迁)并立,

中间由作为进入城隍庙通道的“方浜中路”相隔,现“方浜中路”已建为旅游特色的“上海老街”(右上图)。与方浜路平行并仅相隔十余米的“东门路”便是为纪念小东门而命名,过去十六铺即开在东门路一条街上,路尽头乃南外滩和黄浦江,通过东门路轮渡(右下图)可达对岸浦东的东昌路,故东门路轮渡又称“东东线”(东门路-东昌路)。

小东门地区另有上海著名的旧货交易市场“东街”,与人民路、中华路呈平行,通过一条称为“宝带弄”的街道与方浜中路相通。而小东门原名即为“宝带门”,初步推测此处即是原小东门的遗址。

云南省巧家县小东门位于巧家县城中心小东门。晚清迄至民国,此地均为衙署所在。1950年后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后院范围。由于地面被建筑物覆盖,从未进行过有计划的勘察、发掘,墓葬面积不详。历年基建,时有器物出土。1984年县科委建房,发现墓葬6座,采集到出土器物3件。陶器质地为夹沙灰陶,平底鼓腹侈口罐。底部有叶脉纹、肩部及口沿为平行划纹。1990年,县人民政府建盖职工宿舍,再次发现石板墓葬,报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择成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县文物管理所作抢救性发掘。历时27天,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贝类器物50余件。石棺由自然砂石块镶嵌而成,死者头部一律向南。随葬物已清理已清理、登记,有待鉴定。石板墓葬初步断代为新石器晚期。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小东门武昌也有小东门,是武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