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作者简介

约翰·福尔斯(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于1926年生于离伦敦不远的埃塞克斯郡小城昂西,父亲是烟草商人,母亲是教师。福尔斯曾短期就读于爱丁堡大学。1945年至1947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在牛津大学专修法文,对法国文学艺术兴趣浓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希腊等地教英文。

他的第一部小说《收藏家》发表于1963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成为当年畅销书。小说以第一人称讲一位专门收藏蝴蝶标本,患抑郁症的男子绑架一位搞艺术的女大学生米兰达的故事。小说以米兰达的死和收藏家又多了一个蝴蝶标本结束。该书取得成功后,福尔斯专门从事写作,1965年便有了《贵族们》问世。这是一部癖性大成,旨在阐述个人哲学思想。《大法师》发表于1966年,以希腊的一个小岛为场景,写一位叫尼古拉·德夫的英国教师一系列鬼怪的经历,小说充满神秘气氛,颇具超现实主义色彩。《埃伯尼塔楼》(1974)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丹尼尔·马丁》(1977)写电影剧作家丹尼尔在与好莱坞、资本主义、艺术、以及妹夫的关系中,寻找自我的漫长经历。小说的场景变化多端,叙事手法多样,是一部实验小说。《曼蒂莎》(1982)是一部写性幻觉的小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福尔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多年。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都是畅销书,而且从不重复同一个内容。但最为批评家和读者称道的还是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除外,还有《巫术师》《尾数》等等。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诗歌、哲学作品和电影剧本。

1988年,福尔斯罹患中风,两年后,和他相依相伴33年的妻子伊丽莎白去世。此后,福尔斯只出版了日记集等极少量作品。他晚年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的出版商说,福尔斯“讨厌玩著名作家的游戏。他只想呆在莱姆里吉斯自家花园里。他热爱的是大自然、鸟和花朵,而不是人群”。福尔斯于2005年11月5日在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家中病逝,享年79岁。

把《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的,是后来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品特。这部影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夺得了1981年度奥斯卡大奖。

小说目录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二、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原片名: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981)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27 分钟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单声道

级别

UK:15 Finland:S Sweden:11 USA:R West Germany:12 Norway:16 UK:12 Argentina:16 Iceland:12 UK:AA

演职员表

导演

卡洛尔·赖兹 Karel Reisz

编剧

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 .....(novel)

Harold Pinter .....(screenplay)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Sarah/Anna

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Charles Henry Smithson/Mike

Hilton McRae .....Sam

Emily Morgan .....Mary

Charlotte Mitchell .....Mrs. Tranter

Lynsey Baxter .....Ernestina

Jean Faulds .....Cook

Peter Vaughan .....Mr. Freeman

Colin Jeavons .....Vicar

Liz Smith .....Mrs. Fairley

Patience Collier .....Mrs. Poulteney

John Barrett .....Dairyman

Leo McKern .....Dr. Grogan

Arabella Weir .....Girl on undercliff

Ben Forster .....Boy on undercliff

Catherine Willmer .....Dr. Grogan's housekeeper

Anthony Langdon .....Asylum keeper

Edward Duke .....Nathaniel

理查德·格雷弗斯 Richard Griffiths .....Sir Tom

制作人

Leon Clore .....producer

Geoffrey Helman .....associate producer

Tom Maschler .....associate producer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Juniper Films [英国]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联美电影公司 United Artists [美国] ..... (Argentina) (video)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其它公司

Cinefex Ltd. ..... titles

Lee Lighting Ltd. [英国]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Mayflower Recording Ltd. [英国] ..... adr recording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81年9月18日 ..... (limited)

挪威

Norway

1981年12月1日

芬兰

Finland

1982年1月1日

瑞典

Sweden

1982年3月12日

剧情介绍

1979年,一个电影摄制组来到英国南部滨海小镇莱姆,拍摄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

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一位爱好地质考察的年轻绅士查尔斯从伦敦来到莱姆镇,探访已与他订婚的富商之女弗里曼。一天,查尔斯在和未婚妻外出散步之际,突然发现防波堤尽头站着一个黑衣女人,痴痴地望着大海。查尔斯从未婚妻那里得知这位女子名叫萨拉。

在片中扮演查尔斯和萨拉的演员分别是迈克和安娜,不知是否处于拍戏的需要,在拍摄之余,他们过着情侣一般的生活。

萨拉出身贫寒,她受过教育,爱好绘画,但她的社会地位不允许她施展她的艺术才华,也不允许她有爱和思考的自由。像她这种地位的女人,要么嫁给农夫生儿育女,要么流落大城市当妓女。萨拉抗拒命运的安排,爱过一个遭遇海难的法国中尉,但当她发现那个中尉不值得她爱时又毅然断绝了与他的来往。她只身来到莱姆镇,孤傲沉默的她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凝视着大海。然而,在这个封建保守的村镇里,人们都以为她还在想念那个抛弃了她的风流法国佬,并因此轻蔑地称她为“法国中尉的女人”。

教区牧师介绍萨拉到波坦尼夫人家担任伴随,夫人要求萨拉彻底忘掉那个法国中尉,并且不准再眺望大海。

萨拉在夫人家感到更加压抑和孤独,她瞒着夫人,还是经常在海滨漫步,她一次又一次地与在海滨采集标本的查尔斯相遇。查尔斯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

查尔斯很快就要和弗里曼举行婚礼了,但他已经痴迷于萨拉身上的那种非同一般的气质,他决心要帮助萨拉摆脱目前的处境。他建议萨拉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小镇,到伦敦去,但却遭到萨拉的拒绝。对于萨拉的言行,查尔斯感到迷惑不解,但他已经陷入对萨拉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他向格罗根医生寻求帮助,格罗根认为萨拉患有“隐性忧郁症”。

性格奇特的萨拉曾经对人世绝望,立意在孤独中接受厄运的摆弄,在心灵自由中获得安慰,但查尔斯的出现却使她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当萨拉因故意藐视波坦尼夫人的教诲而遭辞退时,人们传闻萨拉失踪了,只有查尔斯收到萨拉的一张纸条,上面透露了萨拉的隐身之处。

查尔斯没有听从格罗根医生把萨拉送往精神病院治疗的建议,反而劝说萨拉前往埃克塞特,并让他的律师送给她所需的生活费用。

查尔斯乘车来到埃克塞特找萨拉,两人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查尔斯吃惊地发现萨拉原来还是处女,她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她的污蔑和误解。萨拉真挚而奇特的感情使查尔斯很激动,他决心要好好珍惜这份情感。

查尔斯回到莱姆镇,提出和弗里曼解除婚约。弗里曼的父亲让律师起草了一份侮辱人格的认罪书,要查尔斯在认罪书上签名,作为解除婚约的条件,而这份东西随时都会登报。查尔斯毅然在认罪书上签了名,然后扬长而去。然而当查尔斯回来找萨拉时,她已经离开旅馆不知去向了。

查尔斯花了三年时间寻找萨拉,终于收到他的律师发自温德米尔的电报,得知萨拉已经在一个建筑师家里找到了家庭教师的工作,主人对她很友善,还鼓励她自由地绘画。查尔斯和萨拉终于重逢了,查尔斯责备她不该甩下他三年杳无音信,萨拉则请求查尔斯宽恕她的追求给他造成的痛苦。查尔斯终于原谅了萨拉,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拥抱在一起。

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现代的改编

《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自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是英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通常,作为一部非原创的改编电影,影片的迷离动人多应归功于原著小说本身的魅力,但本片不同于其他的改编电影,导演卡洛尔·赖兹通过现代意识解构了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于是产生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片中片”。原著小说中的故事是单线发展,而在影片中,故事的背后,关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故事则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因此展现出来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相互爱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一对恋人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影片的明线是那个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在影片中是以一个正在被拍摄的电影的状态而存在的。故事里,贵族少爷查理从想帮助一个被人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神秘女子莎拉,到无可救药的爱上她,开始走向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反抗这个时代禁锢他的教条和束缚。当查理终于不顾一切的与莎拉结合之后惊人的发现自己竟是莎拉的第一个男人,于是莎拉的形象从原本为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不惜被世俗嘲讽变成了纯粹的为一种自由理念而自甘深陷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堕落。当查理放弃了与富家小姐的婚约,甚至被迫接受辱人的条件去寻找莎拉时,却是人去楼空。影片在此时,有了一个小转折,重心开始移向电影外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条暗线一直作为铺垫式的线索存在着,在明线故事进行中,总是插入饰演莎拉的女演员安娜和饰演查理的男演员迈克之间调情和做爱的场景,随着他们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两人之间的情感也深陷复杂的纠葛。影片最终故事的重心又回到莎拉和查理的爱情故事上来,在影片拍摄的最后一个外景地“温徳米尔”,莎拉和查理重聚,在相互倾诉了怨愤和思念之后,他们原谅了彼此,选择了新生活的开始,两人划着船,从黑暗的桥洞下穿过,划向幸福的更深处。而与之对应的银幕之外,安娜放弃了迈克,最后选择了原来的生活。

在原著小说中有三个不同的结尾,而导演赖兹则运用影像以两个不同的时空对感情取舍的反差来体现一个颇具时代感的讽刺:在维多利亚那样用思想的桎梏束缚人自由追求的时代里,无助而坚毅的莎拉为了爱情选择了反抗,而理性至上自由万岁的现代,安娜却最终挣不脱世俗的链条,选择了平静的逃避。莎拉,这个谜一般的女子,在影片中亦正亦邪,她的穿着言行都体现着导演的精心赋意,用黑衣隔绝世俗的压迫,用望海表现对自由的向往,用树阴下的那段独白表达对教条的反抗,她作为一个独立姿态的人,不是查理的情人,也不是需要怜悯的人,她是在完成了自己生命的真正追求之后才和查理在一起的,她有着自己的能力和权利,因此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女人。

关于导演:跳出原著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仿写”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感伤的故事,以当代的视角去反思那个时代,小说本身具有元叙述的色彩,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工整的故事。而1981年卡洛尔·赖兹对该小说的改编,首先从结构上进行了特别的改动,设计的“戏中戏”结构将剧中人物进行了时代和身份的反观,赋予了电影更丰富的内涵。

除了改变结构之外,电影还大刀阔斧地砍削了小说叙事的枝蔓,将因众多“离题”议论而显得散漫的故事梳理得井井有条,紧凑完整,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但也同时削减了小说本身独特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叙事的神秘氛围在电影中只有通过黑色的风衣、风雨交加的天气、人物苍白中透出丝丝血色的面颊和古怪的微笑来表现。另外,电影还改变了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潜在循环结构的指向,并通过画面设计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篡改。这些改动的结果压平了小说本身反思的张力,使影片比之小说更加“通俗易懂”。不过,导演机灵地将自己对小说的改编转变为表现一个剧组如何将小说搬上银幕,以及这次表演过程如何与演员的情感生活互动,融入了现代视角对小说原著的新阐释。

精彩花絮

·这部经典的影片除了它的“片中片”的叙事技巧之外,斯特里普一袭黑衣从白浪激飞的海堤上回头的镜头成为电影史的经典,令人激魂荡魄,历久难忘。

·在一九八二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在美国电影《金色池塘》和英国电影《火战车》的夹杀下,同样卓越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被牺牲了。

·电影快拍完了,迈克因要和安娜分手而感到痛苦,故设法让妻子出面邀请摄制组人员吃饭。他乘此机会恳求安娜和他作一次严肃的谈话,而安娜却只说了一个字“温德米尔”,这是影片最后一场外景的地名。

·最后一个镜头拍完了,摄制组全体人员在花园里举行联欢会。迈克匆匆赶往安娜的化妆间,却发现人去楼空,他只能独自品尝激情之后的孤独。

精彩对白

Sarah: Soon he no longer bothered to hide the nature of his intensions towards me. Nor could I pretend surprise. My innocence was false from the moment I chose to stay. I could tell you that he overpowered me, he drugged me. But it was not so... I gave myself to him.

莎拉:很快他不再为了向我掩饰他紧张的本质而烦恼。我也不用假装惊讶。我的无罪从我选择留下的那刻起就是个错误。我可以告诉你,他击败了我,他令我沉迷。但是还不仅仅是这样……我把自己给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rah: I have set myself beyond the pale. I am nothing. I am hardly human any more. 莎拉:我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苍白。我什么都不是。我不再像个人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arles Henry Smithson: [to Sarah] There is talk in the town of committing you to an institution.

查理:[对莎拉]镇上有一些言论要把你指控进机构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rah: [describing how she became the French Lieutenant's mistress] He took me to a private sitting room, ordered food. But... he had changed. He was full of smiles and caresses, but... I knew at once that he was insincere. I saw that I had been... an amusement for him. Nothing more. I saw all this within... five minutes of our meeting. Yet I stayed.

莎拉:[描述她如何成为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他带我去了一个私人客厅,给我食物。但是……他变了。他曾经满脸微笑和关心,但是……我知道曾经一度他是虚伪的。我明白我曾经是他的娱乐品。没有再多的了。我明白了一切在我们见面的五分钟里。我已经留下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