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图概念】太极图,实际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本词条采用现代人习惯,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将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
【太极图究源】太极图较之八卦符号图像,出现为晚。八卦符号出现于周朝之前,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而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杭辛斋(1869—1923)在《易学藏书》中写道:“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

朱子发(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所演《先天图》,阴阳消长,亦与此图悉合,故又谓之《太极真图》。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故邵子曰‘震始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己,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黑之质,次第相应,深得阴阳造化自然而然之妙。但既有黑白之分,备阴阳之用,已非太极之真相,不当称之为《太极图》。今北方俗呼此图为‘阴阳鱼儿’,‘鱼’字实‘仪’字之误。称之曰‘阴阳仪图’,或曰‘两仪图’,斯名实相符矣。”
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太极图既然为古代隐士所画,又几经曲折秘传,原图的作图原理与含义已湮失不复,则太极图的命名与解释,则都是后人据成图而理解,并不完全可靠。如上面所引邵雍、杭辛斋所讲,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偏偏坎卦、离卦两部分不仅对不上正对的太极图扇区,而且丢下鱼尾的中段不管,这说明邵雍、杭辛斋的理解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太极图创作依据与卦象含义】太极图创作来由历来众说纷纭,而以邵雍、杭辛斋等为代表的对太极图中卦象含义的经典理解,却存在重大缺陷。s6x先生认为,如果能够找出当初作者画出阴阳鱼环转相抱图时,是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与灵感,则太极图的卦象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介绍s6x先生关于太极图创作依据与卦象含义的一种思路“八卦相连成太极图”(引自s6x先生的《太极八卦图略论》,详见本词条扩展阅读部分),供读者参考。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是怎么得来的?经本人反复研究,认为最直接的一种可能是,将伏羲八卦卦象(如下面图中最上面八卦各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总之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可以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八卦相连法’,如下图所示,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 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极图原图”。

“‘八卦相连’成太极图,则八卦次序必须符合各自对应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种太极八卦图,不仅太极图是顺时针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头朝里。如果‘八卦相连’果真是古太极图的创作依据,那么也就说明邵雍、杭辛斋乃至其他人对于太极八卦图的理解都错了;而其它的太极八卦图,哪怕是卦象朝外但次序正确的太极八卦图,则都不是符合伏羲先天八卦的先天太极八卦图。当然,这并不妨碍,诸如用到后天八卦,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太极图。只是需要明白,这个太极图并不是为了对应后天八卦卦序而画,而实际是先天八卦卦象的顺次相连”。
于是,八卦与各自正对太极图扇区之间,是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坎离二卦,完全不是如邵雍所言分别针对“对过阴在中也”、“对过阳在中也”。
又,易学研究者郭彧先生对于类似太极图构成方法亦早有论述,其启发虽不是从“八卦相连”而出,却是异曲同工。郭彧先生在《谈所谓阴阳鱼太极图的来源》一文(详见本词条扩展阅读部分)中说到:“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

《心易发微太极之图》……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郭彧先生的方法并无将八卦连续排列的分析,而是直接以八卦聚合成圆,如图示。
【太极图申遗以免韩抢申重演】专家呼吁太极图“申遗” 避免韩抢申端午事件重演
成都大型公益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摆出其历时6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厅递交一份3万余字的申报书,展开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已收到省文化厅的回复。
“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
这场名为“太极图、八卦探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坐进“成都故事百家谈”的现场。明赐东的开场白就让市民震惊:“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明赐东介绍,在长达千年的时光中,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图。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太极图集中表现在纺织轮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从考古学上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不仅仅在哲学辩证领域,太极图对科学也有重要影响,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赐东抛出一个又一个重磅观点。
建议太极图申报世界非遗
还没等听众回过神来,明赐东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以国宝大熊猫为蓝本按照太极图设计创作的“熊猫太极图”,“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我建议把熊猫太极图作为四川省的徽记,使代表四川的国宝熊猫与代表中华始原文化的太极图融为一体。”同时,明赐东还设计了一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太极图”,“今年我已经把一份3万多字、18页的《申报书》及建议函递交到四川省文化厅,提出就太极图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一中国始原文化瑰宝能更加深远地影响中国和世界,也避免韩国抢申端午的事件再在太极图上重演。”
在四川省文化厅回复明赐东的函中,省文化厅明确表示:“将尽快把你的建议和拟申报内容向文化部作专题汇报。我们将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明赐东认为,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走,申报成世界级非遗至少需要近10年时间,“在太极图的申报上,希望能打破常规快速申报,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尽快得到高级别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