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En Shi Tu Jia Zu Miao Zu Zi Zhi Zhou

概况
【位置面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州域东西相距约220千米,南北相距约260千米。面积2406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3年末,恩施州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71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69.87万人,占总人口的45%,苗族人口2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5%。
【地形气候】 自治州全境属山地,为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由西南——东北走向的巫山、齐岳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组成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岩溶地貌发育,山间多陷落盆地。
【土家特产】 恩施特色农产品十分丰富。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其品质特点为: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曾有人作诗曰:“甘冽清江水半勺,五峰玉露茶一撮。一杯二杯三四杯,唇齿溢香津液多。身轻气爽力复生,古往今来思路阔。胜似卢仝汤七碗,习习清风腋下过。”
恩施玉露茶外形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油润,艳如绿豆,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松针。茶汤色泽嫩绿明亮且显荧光,香鲜味爽,叶底绿亮匀整。据中茶科所检测,恩施玉露成品茶含氨基酸2945.13mg/100g,咖啡碱含量2.17%,茶多酚含量24.48%,含硒量3.47mg/kg,茶汤含硒0.01--.52mg/kg。
恩施玉露是我国传统名茶。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恩施来凤杨梅是武陵山区稀有珍果,水果中的珍品。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果中大,重约12克.,圆形,色淡紫红至紫黑,肉质细软,甜酸多汁,核小,品质上等,营养丰富,风味佳美,正值一年中鲜果淡季,故倍受消费者青睐。树冠葱翠,姿态优美,终年常绿,又是绿化的优良树种。全县有百年以上的古杨梅108株,其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
玉米爽,该饮料具有浓郁的玉米香味,口感细腻滑爽,风味独特;同时该产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有机硒等矿物质,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调整肠道功需的有机硒,具有极高的调节视力和防癌抗癌作用,更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故被称为“中国一绝”、“黄金食品”。
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鹤峰葛仙米,产于湖北鹤峰。据唐人房玄龄等撰《晋书》和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晋朝学者葛洪(公 元284-364年),号“葛仙公”,他不图升迁,不慕名利,隐居“南土”时,因缺粮曾 采念珠藻为食,从此,民间称之为“葛仙米”。
柏杨豆干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地方特色菜肴,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
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量生产豆干,其中尤以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生产的豆干最为有名,并被当地官员列为朝廷贡品,深受朝廷皇族们的喜爱,康熙皇帝还给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亲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从此沈记好吃婆豆干就改称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干,并以皇恩御赐为荣,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百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吃。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
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经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巴东五香豆腐干,以选料讲究,精工卤制,具有外色酱红而有光泽,卤质细嫩柔软,五味俱全,食之回味无穷而独具特色。若取一块在手中,折弯成圆筒状,也不会折断,还似橡皮筋一样,拉长至本身的一倍,也不会断裂。其生产工艺十分讲究,泡料、磨浆、下膏、包扎、成形、浓缩、上色等各道工序都独辟异径,因此,在长江中上游一带小有名气。巴东五香豆腐干起源于清代后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十九世纪中叶,巴东县城信陵镇已成为上四川、下湖广的水陆通道,故开办了四、五家豆香、精盐、三赖、甘松、山茶、陈皮、生姜、小茴香、花椒、鸡肉等作配方熬成卤汁,将豆腐花用方巾热包扎,高压成形,卤制而成。至此,顾家名声大噪,被誉为五香豆腐王,其销路大畅,顾家后代继承祖传工艺,并不断总结、改进、提高,使之质量越来越好,故久经不衰,人们不仅以食顾家五香豆腐干为快,而且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馈赠亲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又有新的创意,因该种豆腐干具有冷食的特点,是下酒的最佳食品之一,为便于旅途携带和食用,利用现代技术,采用真空包装,可保数月不变质,成为三峡享有盛名的旅游食品之一。
魔芋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它能加工成精粉、粉丝、芋糕、罐头等风味食品,倍受国内外美食家的青睐。还有消肿散淤、解毒止痛、抗癌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清洁肠胃、帮助消化之功效。对胆石症、心血管病、糖尿病、便秘痔疾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魔芋中还有一种叫做“海曼纳”的物质,它能控制人的体重,长期食用可以减肥健美。魔芋不仅是理想的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化工、印染等行业。魔芋是我州巴东县农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年产量1500万公斤。
富硒天麻,天麻是一种奇特的名贵传统中药材。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无绿色叶片,无根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获得营养。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麻列为治病的神药。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对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症状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有的将天麻作为高级保健食品开发,深受消费者欢迎。
【驻地邮编】 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恩施市。邮编:445000。行政区划代码:422800。区号:0718。拼音:Enshi Tujiazu Miaozu Zizhizhou。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恩施行政区划
2005年,恩施州辖2个县级市、6个县:恩施、利川2市和巴东、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县。
恩施州 面积23902平方千米,人口382万(2003年)。
恩施市 面积3995平方千米,人口77万。邮编445000。市人民政府驻小渡船街道。辖3个街道、3个镇、10个乡。
利川市 面积4607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编445400。市人民政府驻都亭街道。 辖2个街道、6个镇、 6个乡。
建始县 面积2569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编445300。县人民政府驻业州镇。
巴东县 面积321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编444300。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
宣恩县 面积2743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编445500。县人民政府驻珠山镇。
咸丰县 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编445600。县人民政府驻高乐山镇。
来凤县 面积1339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编445700。县人民政府驻翔凤镇。
鹤峰县 面积289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编445800。县人民政府驻容美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历史沿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春秋时属巴国,战国时属楚巫郡。从唐代至宋代,鄂西实行羁縻州县制,从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设立施南府,辖六县。民国成立后,废除施南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4年,属荆州道。民国15年,改为施鹤道,辖七县。民国17年,改为鄂西行政区。民国21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下辖八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湖北省政府迁入恩施。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恩施专署,辖八县。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49年设恩施专区,专署驻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县。 1970年恩施专区改称恩施地区,地区驻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县。 1979年撤销来凤县,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地区辖7县、1自治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1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以恩施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鹤峰土家族自治县,设立鹤峰县。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设立来凤县。撤销恩施县,将恩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恩施市。12月1日自治州正式成立。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利川县,设立利川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1993]36号)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1年与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及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起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
2001年,全州原设1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撤并25个,现变更为88个;原乡镇管辖的483个管理区,撤销451个,保留34个(其中新设2个管理区)。
2004年底,全州辖5个街道、37个镇、46个乡,个居委会、个村委会。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人。
2003年恩施州行政区划表
县、市 乡(镇)及街道办事处 村(居)委会 村(居)民小组 国土面积 总人口
合计 乡 镇 街道 合计 村委会 居委会 合计 村民小组 居民小组 (平方千米)
全 州 88 46 37 5 2554 2462 92 23455 22886 569 24061 3775190
恩施市 16 10 3 3 222 188 34 1674 1494 180 3972 755725
利川市 14 6 6 2 587 575 12 6146 6092 54 4603 786984
建始县 10 5 5 369 362 7 3612 3587 25 2666 510555
巴东县 12 2 10 503 490 13 4022 3929 93 3354 485338
宣恩县 9 6 3 285 280 5 2715 2692 23 2730 335984
咸丰县 10 5 5 189 184 5 1961 1931 30 2520 363710
来凤县 8 5 3 196 185 11 1907 1821 86 1344 316707
鹤峰县 9 7 2 203 198 5 1418 1340 78 2872 220187
* 注:人口根据恩施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硒资源恩施市硒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等特点。硒矿主要赋存于二迭系茅口组二段(硅质岩段)地层中,主要分布在沐抚—板桥、罗针田—马者—铁厂坝、向家村—奇羊坝、中间河—黄村—沙地花被、双河—红土溪—石窑、芭蕉—盛家等地。硒矿储量达50多亿吨,含硒品位为230—6300克/吨。双河渔塘坝(前坪背斜与太山庙背斜之间双河向斜南西段)拥有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已探明储量64万吨,纯硒平均含量3637.5ppm,改写了“硒不能形成独立工业矿床”的传统结论。全市含硒碳质页岩和石煤出露面积为850平方公里,矿层厚度3.6—9米,硒矿储量达50多亿吨,每吨含硒500—5500克,最高达84公斤,土壤硒最高178.8ppm,平均19.11ppm。以硒矿床为中心的乡镇均为高硒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3%。
恩施市的富硒生物资源丰富。富硒茶是补硒的最佳途径,含硒量0.37—2.77ppm。富硒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黄豆、油菜籽、芸豆、大米、花生等,硒含量0.3—310.8ppm,这些物产既可作富硒粮食食用,更可作富硒新产品的原料粮进行深加工,提取硒蛋白和重要酶类。富硒药材主要有板党、窑归、鸡爪黄连、黄芪、杜仲、贝母、贯叶连翘等,含硒量均值为当归7.45ppm、杜仲1.46ppm、党参0.73ppm、黄芪14.47ppm、绞股兰1.44ppm、贝母1.14ppm、淫羊霍6.47ppm。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元素符号为Se,1817年由Berzhus发现,用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seleninm(希纽曼)命名。硒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丰度是化学元素中的第70位,其含量为地壳质量的10-5%。硒来源于石煤,石煤经燃烧和分化进入土壤和水,植物根系和叶片吸收后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我国有72%的县(市)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恩施市是迄今全球发现的唯一高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