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幕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少有伟岸之山的珠三角,位于高明区的皂幕山实属造化对佛山的厚赠。因了它,大佛山之“大”便获得了美学上的意韵和磅礴之势,更因了它的浑然天成,佛山3800平方公里的沃土便拥有了一片了无人工斧凿痕迹的山的天空。

出禅城往西,跨西江,入高明,往西、往南行38公里,溪涧潺潺处,松涛阵阵处,凝碧叠翠处,有群山起伏蜿蜒,有群峰嶙峋争雄,其中一峰突起,敦厚雄浑,耸立于天幕,此即皂幕山。

皂幕山东起鹤山四堡林场,西止高明杨梅镇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场,南达罗汉尖,自北向南绵延11公里,纵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泼墨。位于高明境内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为皂幕山取名之人,当为饱学之士。深黑为皂,帷帐为幕。眼前之山,林木幽深,苍翠深邃,遍布山体,目力难穷,宛如无边的绿帐,皂幕山因之得名。又因山体起伏搀连,酷似古时读书人放置毛笔的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不管是攀援于野猪、野山羊等走兽曾经出没的幽密林道,抑或驱车于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层峦叠嶂中的登山之旅无疑是一种快意人生。立于峰顶,远山近峦浩荡奔来,尽收眼底。极目东望,群峰起浪,浑然无际,西江如练,婉约东去;放眼北方,穿过高矮不一的峰峦,河流、山道、村庄、城镇清晰入画。晴朗日,与鹤山交界处的九江大桥依稀可辨,甚至可以东探广州市的喧嚣。清代一位高明知县名鲁杰的,登临皂幕后赋诗赞曰:上欲参天只咫尺,下临无地可盘桓。幽人若许峰头立,摘得一星堪弄丸。虽有些许夸张,但古人“观山则情满于山”的赏美心理着实羡煞今人。

据《高明县志》载,皂幕山古时曾是瑶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珠江纵队、粤中纵队等革命游击队的重要根据地。遥想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我们的革命战士就在这片绿海石林中,为了正义的事业,风餐露宿,挥晒汗水和热血,自会涌起满怀豪情山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