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飞瀑”是“信宜新八景”之一,坐落在广东信宜市平塘镇林垌村与平塘村交界处,为东经111°46′~110°30′,北纬22°21′~22°32′之间。距信宜市区97公里,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
石印概貌石印风景区为一道峡谷,发源于马安山的溪河由西向东流来,汇合茅垌、罗排等10多条干流入林垌村,在村口两山紧收,两岸陡斜如削,中宽约30多米河涧,有一个形似印玺的大石立在河中,大石高约23米,石面长36米,宽21米,面积约765平方米。石上建有一座寺庙,高7米,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土木结构,二进格局,前座为门楼,后座为拜堂,分三厢供奉神像,庙门为三山门,巧设四假柱两虚门。
古庙大门联:石镇波心,文握灵符归静穆;印浮水面,武昭法象寓威严。庙两侧虚设两个小门,左侧门对联:无极已高恩远照,重门虽设日常关。右侧门对联:神存缥缈云封径,德驻穹窿昼掩门。
寺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为林垌村张大成公捐建,内设北帝菩萨,初名“大成祖庙”,到清咸丰六年(公元1864年)又重新修缮,则以大石名改称为“石印祖庙”。 至今保存完好。
上寺庙只有一条唯一的小石径,径中有一个小石门,可并排走过两个人,入了石门,是一叠蜿蜒的石阶,拾级而上。小径中对面有一个50多米高的大石,中段一部分与庙下大石接连,两石间下面是一个深潭,叫做“响水潭”,水流滚滚,湍急咆哮。河水从石底暗洞中流过,潭中大量水花飞溅,发出“隆隆”响声。水涨时,响声更大,有如阵阵沉雷,经久不息。四周是峭壁深涧,野草杂树丛生,下有长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长年浑浊的浑水缸(潭),还有只闻响声而不见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见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旁边还有一线天、仙女石、铜鼓石、鲤鱼石、笋石、猪斗湖、锅盖潭、石屋等奇景。
河水从庙底印石下暗河流过,庙背后石如刀削,数十米下是一个深潭,潭边石壁陡峭,长满小草、杂树、青藤。潭后是一断斜崖,河水跌崖而下,形成一级级瀑布,飞花喷玉,满空烟雨。如遇山洪瀑发,瀑布又大又猛,风景壮观。在瀑布落尽处有个叫“祭公潭”,水中有“品”字形大粗石,有“樵公打柴山上,渔翁垂钓岸边”之说。
石印两岸是高耸的山峰,左边是狮子山,龙脉从北南村直奔而来,昂首拔起一座山峰,巍峨挺立,像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右边是象山,身躯圆敦厚实,一条山脉直伸下平塘河,像一把象鼻子喝水,妙趣横生。
石印峡谷过去只有一条小路通过,六十年代初开通公路,七十年代在石印庙侧筑陂引水到平塘墟兴建石印电站。1993年,平塘镇政府治所由平塘墟搬迁林垌村,同时,投资兴建石印风景旅游区,创办了集商业、旅游、服务业于一体的石印经济开发带。在古庙侧石涧上建起凉亭、宾馆、酒店、泳池等设施,使旅游景点得以进一步完善。
石印传说印石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放羊老阿公,人们叫他做羊公,他天天放羊上山。当时平塘山坑垌下到处都是石头,耕种十分不便,老百姓怨声载道,羊公听多了,心里十分难过,决心搬掉这些石头。可是,这么多石头,凭自己一双手怎能搬掉呢?一天,羊公放牧上山,他躺在一株乌榄树下歇息,朦胧间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位大仙,羊公便将情况—一禀报,并道出自己的决心,几经恳求,感动了大仙。大仙叫他到三叉须去找一位骑白马的大仙,助一臂之力。后来羊公把羊卖掉,得来盘缠,便上山去寻白马大仙,找呀找,涉过六六三十六条河,爬过七七四十九座山,找了八八六十四天。走得他精疲力竭,终于去到大湾村的三叉顶,找到白马大仙。
白马大仙见羊公有助民之心,便把一条马鞭交给他,并进行一番授意。羊公接过马鞭,刚要叩头道谢,白马大仙骑着一匹白马一闪使钻入一座山峰。后来,人们把这座山起名叫白马岭,流传至今。
羊公回来之后,就按白马仙人的教授进行作法三天三夜。然后挥起马鞭便满山遍野去赶石头,把所有石头赶着走了,准备赶到东海去,路过官府门前,羊公愤然而起,连抽三个响鞭,竞把官府的官印和门前石狮、石象一齐赶走。
羊公一路顺风,来到林垌河口忽然从山上飘来一团薄雾,羊公感到一阵眼花瞭乱,他擦了擦眼,才看清迎面走来一位妇女,羊公看不清河上石头,便问道:“大嫂,你见找赶的那群羊没有?”由于这位妇女怀孕,邪气上冲,法术没有掩住她眼。在她看来河上走的是石头而不是羊。她照直说:“那有羊,只见一河石头往下走。”
就这一句话,揭穿了羊公的“天机”。顿时天雷大响,石头聚在河里不走了。石印立在河中,石狮、石象便浮成两座山头。成为今日石印径的奇景。
祭公潭传说
很久以前,石印径一带风景宜人,五谷丰登,老百姓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只山妖精,盘踞石印山之后,常常兴风作怪,时风时雨,不仅使五谷连年歉收,还给百姓带来不少病痛,搞得上村下寨很不安宁。
村里有个懂点武艺,叫做祭公的人,不忍目睹这般惨景。横下一条心,誓要斩除山妖精,为百姓消灾除害。祭公怕敌不过山妖精,便到罗定、阳江一带拜师学艺,经过数月肯心苦练,己把功夫磨得炉火纯青了,祭公便磨利长矛,来到石印山寻妖决战。山妖精从来未遇过对手,这次也没把祭公放在眼里,他挥动三叉刀,杀将过来,祭公迎战,左右开弓,杀得尘土飞扬,拼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也不分胜负。山妖精喝了一口神仙水,顿觉力量大增,又冲祭公杀过来,两人厮杀在一起,祭公不慎,失手被山妖精砍伤肩肿,鲜血直流。祭公毫不畏惧,把从师傅那里学来的“钻天矛”拿出来,一矛刺中山妖精的心脏。山妖精垂死挣扎,也拿出绝活“五雷盖地”,重重一拳把祭公头胪打碎,打沉到一个深潭里。山妖精受了重伤,不敢再在石印山盘踞了,只好带伤回南山。
再说祭公用尽力气挣扎起来,当他浮出水而时,看见山妖精逃走,这才想起口袋里有个暗器,便取来朝山妖精掷去。正中山妖精的头部,山妖精跌倒下地再也爬不起来了。顷刻间化为一座石山。那就是厚洞村梅洞村自然村的石人山。而祭公再次沉下潭便也起不来了。后来人们为纪多这位驱妖功臣,便将深潭起名为“祭公潭”。
再说山妖精身死而心不死,在石人山上长出一个人头石(挂在峭壁,酷似人头,十分逼真),这个石人头经常咒骂祭公,还继续兴妖作怪,见了路人乱喊乱叫,尤其是见有新娘过路更加疯狂,并喷出妖气,使新娘在轿里坐不住,要下来步行而过。祭公死后上了西天,他知道后非常气愤,便找玉皇大帝告状。玉皇大帝便叫南天门把守五雷下凡来查处。五雷下凡时,正遇上漫天大雾,看不清楚,把雷斧劈偏了。只劈中对面村庄的一尊石山,后来人们就叫那里为“雷打石”。五雷再挥起第二斧,才劈中石人头,把它的下唇打崩,牙齿一飞,飞到北南村大坪岭山上,后来人们管叫那里为“石牙头”。石人头从此再也不叫喊了。如今石人头、雷打石仍在。
鸡血麻传说
过去石印峡谷林木参天,山泉叮咚。狮山有一条鸡血麻藤凌空伸到象山顶,成为两山之间空中通道,人们可以攀住这条数丈宽的鸡血麻来回于两山,打柴、狞猎都十分方便。
有个财主听信风水先生胡言,说这条鸡血麻牵住狮象,村里人无法发达。他便派人上山去把它砍掉。长工上山足足砍了一天,才把鸡血麻断一半。当第二天上山再砍时,鸡血麻却生了回来。一连数天,长工都没法把鸡血麻砍断,财主便多派数十人上山,日夜轮流砍,可是怎么也砍不断。砍到第十天,山神便偷偷发笑:这班笨猪,用斧怎样砍断鸡血麻,怕就怕两头拉。”恰巧这话被长工听清楚,他便回来学给财主听,财主想来想去,突然楞然大悟、这两头拉不就是锯么?
第三天,财主叫长工打一把大铁锯,派去两人一拉,结果把鸡血麻锯断了,鸡血麻跌下石印河,断口流出红色液汁,泡得河水泛红了三天三夜,一直流到肇庆河水还是红色。
石印风情这是广东省文艺家、信宜市文联副主席罗本森个人文集。作者为平塘人,曾在镇政府、文化站工作13年,经常深入乡间搜集一批民间习俗、婚俗、传统文化以及石印、平塘山水传说、风土人情等资料,整理写出一批纪实文稿及散文、游记等作品,先后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1994年从中选出文章49篇,共11万字,编辑成《石印风情》一书。这是一本研究平塘山区民间文化以及了解风土人情的著作,在当地深受群众好评。
石印诗作七 绝
倒影冰帘石径开,
行人足底起春雷;
惊心谁向危桥步,
为谒灵神到此来。
(佚名)
七 律
庙貌巍峨印石巅,
林溪选胜记当年。
岸通行客重门路,
河伏奔流万壑泉。
旗鼓叠阵芳涧上,
象狮并立碧云边。
窦州自古称荒僻,
毕竟钟灵别有天。
(罗泽棠—清代秀才)
七 律
激流泻瀑跃蛟龙,
古庙亭亭立石峰。
一道银河穿峡谷,
两旁狮象傲苍穹;
路如玉带飞山壁,
灯似明珠映夜空。
涧绿岗红呈烂漫,
琳琅景色胜天宫。
(罗本森—广东文艺家)
七 律
石击飞流跃玉龙,
翻波卷浪划溪东。
雄狮豪吼青天外,
巨象高偎白雾中;
古庙横江眼印上,
电机矗岸唱星空,
浑然一幅瑶池景,
拢尽风光入画中。
(佚名)
七 律
飞花溅玉起云烟,
隐现长龙碧野间。
庞象狂奔惊万壑,
雄狮豪吼动千山。
庙堂卧石仙梯险,
帝玺浮波旌鼓环,
电站赓歌催富曲,
蜿蜒玉带笛声喧。
(凌远科—信宜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