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简介曹村乡位于河南省新安县西北,距县城26公里,全乡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省级风景名胜区黄帝密都青要山坐落于此,有双龙大峡谷、青女峰、一线天、鉴池、武罗山瀑等数十处景点,景区内峰峦叠起,峡谷深幽,林茂花繁,碧水长流,并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峡、一峰、一塬”三条旅游线路,2003年被评为“十佳景区”。[1]
行政辖区辖曹村、纸房、下村、圪塔、小沟、山查、老庄岭、田岭、山碧、仓田、田园、岸上、城崖地、大扒、前河、黄北岭、石板岭、庙岭、马尾岭、袁山、小寨岭、北庄、二玉23个行政村。[4]
辖区代码410323205:~200曹村 ~201纸房村 ~202下村 ~203圪塔村 ~204小沟村 ~205山查村 ~206老庄岭村 ~207田岭村 ~208山碧村 ~209仓田村 ~210田园村 ~211岸上村 ~212城崖地村 ~213大扒村 ~214前河村 ~215黄北岭村 ~216石板岭村 ~217庙岭村 ~218马尾岭村 ~219袁山村 ~220小寨岭村 ~221北庄村 ~222二玉村[4]
历史沿革1956年设曹村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142.3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曹村、老庄、岸上、二峪、纸房、田岭、城崖地、下村、山碧、伙壕元、圪塔、仓田、大扒、前河、石板岭、袁山、小沟、马尾岭、北庄、山查、庙岭、黄北岭、小寨岭23个行政村。[4]
基础建设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 6 00多万元,修建“村村通”道路1 3条4 2公里、通组入户道路30公里h全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家,建成便民超市1 6家,文化大院8家,标准化卫生所1 2家;投资360多万元,新打机井4眼,建成饮水工程1 O处,新增自来水入户62 0户4 000余人;投资5 5万元,新建、改建村部8家,投资6 5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8.5公里,解决了大扒、二玉两个村通电问题;新建户用沼气8 1 0座,截止至2009年,全乡沼气总数达1 8 6 0个,占总户数42%。狠抓环境整治,净化美化家园。发动群众,清洁家园,全乡出动劳力1 2 000多人次,投入车辆6 5 0余台次,清运垃圾86 3 0余立方,拆除不协调建筑1 8 0余处9 1 0余平方,治理河道1 2公里,疏通道路边沟8 0余公里,全乡粉刷内外墙1 0万平方,改建整修门楼6 00余个, 改建厕所1 36 0余个。建立长效卫生保洁机制,全乡成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2 3个78人,购回保洁专用车辆4 9辆,各村实现了天天清扫,天天保洁的目标。[2]
产业结构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森林植被覆盖72%乡域内有铁矿石、石灰矿、石英石,白云石、硅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2000年以来,曹村乡党委、政府坚持走旅游兴乡之路,大力开发柿子、柿饼、山野菜、蜂蜜、中药材、根雕、石艺等绿色食品和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的链条式发展。同时,紧紧围绕曹村乡特有的山、石、水、林等资源做文章,即围绕青要山、青石、园林石、矿泉水、林产品等特色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旅游开发和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培育骨干财源企业,乡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被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
经济发展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0万元,同比增长21%,乡镇企业入库税收完成260万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完成163万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332元,同比增长7%。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重建招商项目库,采取多种形式招商,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共引进和协调在建项目六个,青要山旅游开发项目、新鑫复合材料厂等项目相继在乡域内落户和建成投产,为增强乡域经济实力奠定了基础,使招商引资及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总人口
19209
男
10229
女
8980
家庭户户数
502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8959
家庭户男
10026
家庭户女
8933
0-14岁(总)
5497
0-14岁男
3069
0-14岁女
2428
15-64岁(总)
12186
15-64岁男
6433
15-64岁女
5753
65岁及以上(总)
1526
65岁及以上男
727
65岁及以上女
7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