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广宁县北市镇北市镇地处广宁的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今年初接并原葵洞镇和深坑乡后,总面积230平方公里。水田8982亩,山地30万亩,总人口21596人,其中:非农人口1721人。辖14个村委会(226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属高寒地区,春夏秋冬各异,冬寒秋凉,夏热春湿,相对湿度95%。年降雨量不低于1800毫米,极度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5℃。
资源情况
北市有丰富的资源。一是水利资源。主要是雨量充足,地貌植被好,集雨面积辽阔,落差大,对发展小水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除县花山电站和国有葵洞林场四级电站及镇的7座电站外,还有3500千瓦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二是林业资源。主要有杉、松、各类杂木、青竹、厘竹等。总有林业用地19448公顷。森林覆盖率81%。近年利用外资引种了一大批速生丰产商品林,品种有:尾叶桉、玉桂、砂白竹等。且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三是矿产资源。主要有瓷土、黄金、花岗岩、乌矿、锍离矿、钾长石等,储量大小各异,瓷土和黄金分布在辖内石楼、深坑和北市片。
花岗岩和乌矿、锍离矿分布在葵洞一带。这些矿产,早在解放前后曾经进行过土法开采,其中黄金储量丰富,1986年曾出现一段大规模民间采掘黄金热潮,出现了很多黄金暴发户。但大多在深层未能开发。四是耕地资源。全镇总有耕地面积9118亩。属有机质土类,质地腐殖好,土壤肥沃。特别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近年来,以“公司十农户”的形式发展“三高”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辣椒、紫色茄瓜、黄金瓜、韭菜花等一批。并形成了基地规模化。五是劳力资源。全镇总有劳动力11118个。其中:男劳动力6113个,女劳动力5005个,从事农业劳动3020个,个体工商服务业260个,外出劳务4140个,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劳动力剩余情况是比较突出的。
经济情况
本镇主要经济来源是小水电、农、林、牧、副业。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殖13926万元,农民平均纯收入3403元,粮食总面积9118亩,总产量4948吨。
基础设施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配套完善。主要有供电、供水、集贸市场、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并初具现代化。有省道水坭沥青公路直贯该镇,通往阳山、怀集等地。每天开往广州、佛山、广宁、肇庆等地班车共13班次。人们基本以车代步。
北市镇农业概况
农业方面,该镇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重要措施来抓,重点以引导群众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及经济林为主,今年全年调整产业结构1700亩,其中,尖椒200亩,蕃茄400亩,龙须菜200亩,青瓜100亩,沙糖桔100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租赁7700亩,大大地提高了群众收入增长点。
特色农产品
该镇的特色农产品是反季节蔬菜。由于该镇冬寒秋凉,夏热春湿,相对湿度9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不低于1800毫米,昼夜温差大,平均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5℃,且土质肥沃,极为适宜发展反季节蔬菜。
该镇新文村小部分农民于2001年引进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并取得成功后,经过2002年的发展,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在种植生产过程中,推广良种良法,连片种植,合理轮作,提高产值。去年秋天全村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已达700多亩,主要品种有:蕃茄、尖椒、青瓜等,并涌现出不少种植大户,经济效益也日益明显,预计今年栽培面积可达1000多亩。该村想方设法拓宽产品流通渠道,引进清远菜商设立反季节蔬菜购销站,将产品外销到广州、东莞等地。
(一)蕃茄
蕃茄是目前北市镇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反季节蔬菜。主要品种是直接从省农科所引进的“金丰一号”,该蕃茄果实扁圆形,粉红色,色泽艳丽,单果重200—250克,品质好,中熟,收获期集中,前期产量高,果肉味道鲜美,不易裂果,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日上市量可达1.5万斤。
(二)尖椒
尖椒又叫牛角椒,果实长圆锥形,果肩较大,先端渐尖而稍弯曲,果实下垂,肉质脆,色泽鲜,品质优,一般采收果长为6-7cm的嫩尖椒作商品,味甜带微辣,符合省内居民的习惯口味。今年全镇秋植尖椒200多亩,平均亩产量2500—3500公斤。[1]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15123
男
7878
女
7245
家庭户户数
378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063
家庭户男
7829
家庭户女
7234
0-14岁(总)
4377
0-14岁男
2434
0-14岁女
1943
15-64岁(总)
9380
15-64岁男
4795
15-64岁女
4585
65岁及以上(总)
1366
65岁及以上男
649
65岁及以上女
71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749
行政辖村
[4]
北市村
江坪村
同文村
永福村
国光村
高桥村
石屋村
新楼村
新文村
乌坂村
共联村
浸米村
葵洞村
深坑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北市镇北市镇位于广西兴业县东南面,东与桂平市中沙镇、北流市交界,南与小平山镇、洛阳乡相连,西同蒲塘镇接壤,北和桂平市大洋镇、罗播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兴业县城57公里,与玉林城区相距42公里。全镇现有13个行政村,3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59160人,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
2002年农业总产值1.39亿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水稻高产试验区之一,1997年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广西150万亩水稻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一等奖。森林覆盖率高,有大容山、大水山两个集体林场,面积约4049亩,总蓄积量6000万立方米。全镇有经济林果7.3万亩,其中荔枝2.1万亩,龙眼1.8万亩,玉桂1.7万亩,八角0.8万亩,杂果0.9万亩,2002年荔枝产量3000吨,龙眼800吨,桂皮150吨,八角120吨。桂宝食品公司用荔枝研制果酒,已成功酿造出口味具佳的“中华荔枝酒”,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1000吨。镇内水利电力和其他配套设施完善。境内有3.5万伏的万龙变电站。有六连、水田、红江三个水力发电站。有储水530万立方米的红江水库和储水140万立方米的彭山水库,小型山塘水库13个,配套灌溉道东西支渠共45公里。有院垌、北市两个开发区以及待开发利用的旧厂房场地5800平方米,是投资创业的地方。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镇内有萤石矿、纸厂、水厂,经济发展公司等集体企业,有桂宝食品公司、鸿丰针织厂、红砖厂、竹编工艺厂、长华外贸品编织厂等个体私营企业。其中萤石矿是支柱企业,萤石储量达200多万吨,年产萤石5万多吨。
有3所初中,13所村小学,在校学生9580人。有一幢七层的成人教育中心大楼,镇卫生院是经自治区验收合格的爱婴医院。镇党委、政府最近筹资32万元,新建宣传文化站大楼,全镇共有各类球场38个,其中水泥灯光球场10个,曲艺社1个,民间剧团5个,舞龙舞狮队6个。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42672
男
22370
女
20302
家庭户户数
11651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770
家庭户男
21202
家庭户女
19568
0-14岁(总)
14821
0-14岁男
8345
0-14岁女
6476
15-64岁(总)
24048
15-64岁男
12221
15-64岁女
11827
65岁及以上(总)
3803
65岁及以上男
1804
65岁及以上女
19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331
行政辖村
[5]
北市村
钦善村
万龙村
宏福村
院垌村
洋塘村
垌心村
长华村
福德村
兴福村
旺石村
水田村
福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