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谢维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霍达谢维奇•弗拉季斯拉夫•费里奇阿诺维奇(Ходасевич Владислав Фелицианович, 1886-1939)

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出生于一个艺术者家庭。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肄业。1905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本诗集《青春》(Молодость, 1908)受象征主义影响很深,第二本诗集《幸福的小屋》(Счастливый домик,1914)逐渐摆脱象征主义题材和诗学。霍达谢维奇的成熟期是20年代初。《种子破土》(又译《走种子的道路》,Путем зерна, 1920)是诗人较为重要的一本诗集,暴露出诗人面对一战和十月革命后新现实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诗人以悲观厌世的态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漠不关心,不抱希望;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俄罗斯复兴的期待。《沉重的竖琴》(Тяжелая лира,1922)是诗人这一阶段创作的总结,一个基本的主题就是寻根的主题。面对革命的震荡,诗人在俄罗斯黄金时代的文学中寻找文化之根。霍达谢维奇1922年移居国外,很快诗思枯竭。最后一本出版的诗集是《欧洲之夜》(Европейская ночь,1927)。

霍达谢维奇较为著名诗篇有:《星星闪动,和风颤动》(Горит звезда, дрожит эфир...,1921), 《寻找我吧》(Иши меня,1817-1918), 《镜子前》(Перед зеркалом, 1924),长诗《约翰•波托姆》(Джон Боттом, 1926)等。此外,还著有长篇小说《杰尔查文》(Державин,1931),中篇小说《瓦西里•特拉夫尼科 夫的一生》(Жизнь Василия Травникова,1937)和论著《论普希金》(О Пушкине,1937),回忆录《大墓地》(Некрополь,1937)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