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证据的范围包括:
1、执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制作的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
2、在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时制作或提查收集证据材料;
3、律师或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制作或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
4、执法机关以非法的证据材料为线索调查收集的其他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1、有利于司法机关严肃执法,有效制止司法人员非法取证行为。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执法人员在实施违法行为之前,就想到其后果。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对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工作的最终的否定和谴责。有利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执法机关,在执法机关采取非法手段调查收集证据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在以后诉讼程序中要求要求排除。要想否定一项诉讼行为,最有效的莫过于其无效,而想制止办案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宣告其违法获得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从而督促司法机关守法并依法办案。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彻底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实践中,造成冤假错案的原因无不与办案人员违法取证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尽管可能放纵犯罪,但其最大优点就是要保证言词证据的自愿性,从而达到定罪处罚的准确性的目的。
3、非法证据规则有利于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力,能促进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的转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存在一个价值权衡的问题,如果允许将非法取得的证据作为定案证据,对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实现国家刑罚权是有益的,但这样做是以破坏国家法律所确立的秩序和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代价的。反过来,如果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又会阻碍对犯罪的查明和惩治,这与该国的刑事诉讼目的、主导价值观念,对公民个人权利重视程序等因素都是相关的。该规则的确立,是一国文明水平的标志,它体现了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的转变,即从惩罚犯罪第一到注重保护人权的诉讼观念的进步。
图书信息

书 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作者:郑旭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509312940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观点是,非法证据排除的目的在于防止法律实施官员侵犯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而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应当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不得强迫自证有罪、搜查扣押须经法院批准的要求和律师帮助权;刑事诉讼法中应当增加规定非自愿供述、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实物证据以及派生证据的排除,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中应当删除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只有行政执法机关在羁押性讯问或者搜查扣押中通过侵犯公民宪法性权利获得的证据,才可以由原告人向法庭申请排除。在理论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非法证据排除应当是禁止事实审理者看见和听见被排除的证据;非法证据限于取证程序违法;非法证据的根据是宪法;非法证据排除的目的在于震慑法律实施官员;非法证据应当强制排除;非法证据的果实可裁量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固有弊端是必须付出的代价;非法证据排除替代措施是不充分的;非法证据被排除后,不应当允许被重新提取;应当被排除的非法取得的陈述主体仅仅指被追诉人,不包括证人和被害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证所使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西方国家的理论和立法;在提出立法建议时,考虑了我国现行宪法、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作者简介郑旭,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主讲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课程。2000年取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取得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自2007年起任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已出版《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革命的失败》(译著)、《中国证据法草案》(合著)等。
图书目录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
一、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二、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二节 外国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一、美国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二、英国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三、德国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四、日本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对诉讼的影响
一、美国模式:被排除的证据不得在事实审理者面前提出
二、德国模式:被排除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四节 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现状
一、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
二、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
三、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
第五节 本书的观点和结构
第二章 非法证据限于取证程序违法
第一节 限于取证程序违法的范例
一、美国:非法讯问和非法搜查扣押
二、英国:非法讯问以及违反程序获得的证据
三、日本:非法讯问以及非法搜查扣押
第二节 限于取证程序违法的反例
一、德国根据窃听法对合法取得的证据的排除
二、德国独立的证据使用禁止
第三节 主张限于取证程序违法的理由
一、取证程序违法以外的证据存在其他法律的约:
二、符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
三、排除合法证据不利于对法律实施官员提供指
第三章 非法证据的根据是宪法
第一节 以宪法为根据的范例
一、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地位
二、德国的宪法使用禁止
三、日本宪法中对非法讯问获得的供述的排除
四、加拿大宪法中对证据排除的规定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根据的反例
一、美国违宪证据排除之外的制定法排除规则
二、英国的《警察与刑事证据法》
三、德国的刑事诉讼法与窃听法
四、日本宪法以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三节 主张以宪法为根据的理由
一、只有违宪行为才应受到排除的制裁
二、只有公权力违反宪法才会导致严重的损害
三、如果一项权利必须保护则上升为宪法权利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目的在于震慑
第一节 震慑法律实施官员的范例
一、第四修正案排除规则的震慑理论
二、第五修正案排除规则的震慑理论
三、第六修正案排除规则的震慑理论
四、私人非法获得的证据
第二节 震慑法律实施官员的反例
一、德国证据禁止的理论基础
二、英国排除非法获得的证据的理论基础
三、日本排除非法获得的证据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主张震慑理论的理由
一、宪法权利是针对政府而言的
二、法律实施官员是承担刑事案件侦查职能的主体
三、公权力不受限制是社会矛盾的根源之
四、其他排除证据的理论根据过于模糊
五、排除规则确实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不适用于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限于刑事诉讼的范例
一、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程序
二、英国普通法上证据的可采性不受取得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限于刑事诉讼的反例
一、美国1976年以前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判例
二、英国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自由裁量排除
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
第三节 主张限于刑事和行政诉讼的理由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适用于民事诉讼的理由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行政诉讼中的有限适用
第六章 非法证据应当强制排除
第一节 强制排除的范例
一、美国的强制排除
二、美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例外
第二节 强制排除的反例
一、英国对供述以外证据的自由裁量排除
二、加拿大的自由裁量排除
三、德国的比例原则
第三节 主张强制排除的理由
一、防止法官受到外在压力而不敢排除证据
二、自由裁量排除会演化为对证据可靠性的衡量
三、自由裁量排除会使法律实施官员存有侥幸心理
四、自由裁量不利于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南
第七章 非法证据的果实可裁量排除
第一节 排除毒树之果的范例
一、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毒树之果原理
二、英国两次以上供述的毒树之果理论
三、德国的“毒树之果”理论
第二节 排除毒树之果的反例
一、美国对毒树之果理论的限制
二、英国不排除通过供述获得的实物证据
三、日本不排除通过供述获得的实物证据
第三节 主张毒树之果可裁量排除的理由
一、不排除毒树之果无法彻底去除违宪取证的动机
二、毒树之果的排除限于对宪法强制性要求的违反
三、是否排除应主要考虑与最初非法证据的联系
四、毒树之果的排除可以交给预审法官自由裁量
第八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固有弊端
第九章 非法证据排除替代措施的不充分性
第十章 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