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修炼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生成万物的乾坤之气,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阳者主生,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积之者成散鬼。而人通过修炼还丹,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个人有限之形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就可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他要求修炼志士,“又须彻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漕溪,昼夜无怠,方可期望”。彭晓的修炼成仙思想,顺应了唐末五代道教方术由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而又继续坚持被世人怀疑和诘难的长生不死、即身成仙说,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发挥《参同契》原理解说内丹修炼思想,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
今存其炼丹著作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该书分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释;《鼎器歌》一篇:复为图八环,以解《参同契》,谓之《明镜图诀》,均收入《正统道藏》。另撰《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云笈七》卷七十有节录其《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论》两部分;皆为研究彭晓内丹修炼思想之重要资料。
彭 晓 (1951.11—) 山西太原人。 擅长版画、连环画。 1982 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 云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 作品有《金孔雀的 故乡》、《水果丰收》、《十月景颇》等。
彭晓,女,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长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学科融和与学法指导。2000年9月,在教育部举办的2000年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个人网站《超越网上教学》荣获全国一等奖; 2001年11月,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征文大赛”中,论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程 推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获全国二等奖;2001年11月,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1年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会”上,课件《正弦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05年8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论文《创新促发展 真爱换人心》获全国二等奖;2006年又有两篇德育论文分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2003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标兵;2005年获海淀区“五四”奖章;2006年被评为海淀区“师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