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武平县第一中学(简称武平一中),地处福建省武平县县城西南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位于平川河畔的亭子岗。校园面积274亩,是福建省校园面积最大的一所中学之一。她创办于1924年,时称武平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增设高中部,197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成为省二级达标学校,1999年2月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跻身全省重点中学先进行列。

建校以来,武平一中共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三万余人。原中共中央委员、空军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全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原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林默涵等都是武平一中早期校友。数以万计的经武平一中步入社会的校友们,其中泛治学之师、兴业之才、治国之栋梁,像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似芬芳桃李盛开在华夏的百花园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乃至世界各地都留有校友自强不息的身影和艰辛辛创业的足迹,他们是祖国坚强的建设者与保卫者。
物转星移,时光荏苒,武平一中由当初一个简陋不堪的考棚发展成为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级中学。如今,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校园环境整洁,文明之风浓郁。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井然有序,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目前有43个教学班,学生2243人,教职工20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8 人,中级职称教师78人,有17位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有23位教师接受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八十年流金岁月,八十年励精图治。八十年来,武平一中牢记育人铸魂的宗旨,辛勤培植,桃李芬芳。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级领导关怀厚爱、社会各界大力支

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硬件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声誉驰传遐迩。武平一中突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心向未来,盛世写华章。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是武平一中在新世纪初的必然选择。一中人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乘科教兴国的东风,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武平一中新跨越,把武平一中办成声重八闽、誉满四海的一流名校而努力奋斗。
【校训】砺志、同心、力行、求实
【名师】武平一中名师、教师骨干
一、特级教师、市管拔尖人才、省中小学优秀校长:李益树(物理)
二、省级学科带头人:王永新(化学)
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危青(地理)
市级学科带头人:郑启胜(物理)
三、国家级培训合格骨干教师名单:王永新(化学) 郑启胜(物理)
四、省级培训合格骨干教师名单:
王锦春(语文) 刘启万(数学) 邱美荣(英语)赖胜荣(化学) 林可学(生物)刘金章(政治)危 青(地理) 钟绍龙(体育)
五、市级培训合格骨干教师名单:
张祖洲(语文) 林 静(数学) 李其昌(化学)林能启(历史) 张秀英(历史)曾素云(地理)邱慧中(地理) 兰六兰(音乐) 赵发贤(物理)林其华(体育)林寿生(信息)
六、省优秀青年教师名单:
钟桂贞(体育)
七、省级学会理事名单:
李益树(物理) 王永新(化学)
八、市级学会理事名单:
郑启胜(物理) 危 青(地理)曾素云(地理) 林寿生(信息技术)
【成绩】

2001—2004年万人口上本科人数,武平一中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上本科人数平均以每年近200人的幅度递增。2002年、2003年高考应届上本科线人数均居全省第一,尤其是2003年培养了全市文、理科高考“状元”。与此同时,各项竞赛成绩斐然。在近三年学科奥赛中,有17人次获省一等奖,18人次获省二等奖,12人次获省三等奖,获奖人数跻身省市前列。在2002年第十届省运会中,该校选手破射箭三项省运会记录,通夺三枚金牌。在2009年的高考中更是取得了文科投档分“状元”和理科原始分“状元”的佳绩。
【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模范职工之家”、“省‘文体杯’先进单位”、“省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省绿化红旗单位”、“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校园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第六、七届“省文明学校”、第一届“省绿色学校”、“省第三届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