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扎马钉定义扎马钉,是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一种暗器,状若荆刺,故学名蒺藜,有铜、铁两种。扎马钉有四个锋利的尖爪,随手一掷,三尖撑地,一尖直立向上,推倒上尖,下尖又起,始终如此,使触者不能避其锋而被刺伤。(总有一个尖垂直向上,三尖对称支承于地。)其尖呈三角锥形,亦有圆锥形,尖爪间每个夹角一百三十度。大的重约十五克,尖长2.7至3厘米,小的重八克,尖长1.5厘米,有十分讲究的力学与数学原理。在古代战争中,扎马钉多散撒在战地、险径,用以刺伤敌方马匹和士卒,所以,俗称呼为扎马钉。

扎马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它属于防御暗器,现代战争中也常用扎马钉对付敌汽车轮胎等。)由于扎马钉在军事上有一定实用价值,一直被历代延用。特别是,因它与诸葛亮在汉中的活动有关,所以,在勉县一带,一直认为扎马钉是“武侯所遗”,且妇孺皆识而珍藏,它往往被看成是诸葛亮的智慧结晶而被群众传颂。

三国时期扎马钉扎马钉为三国时蜀汉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所发明的一种对付骑兵的武器。类似于现在的地雷一样,是一种防御性的武器。主要原因是蜀汉不产马匹,所以缺骑兵,因此对付魏国的骑兵很困难,尤其在开阔地带步兵是没办法取得胜利的。

有鉴于此,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扎马钉,也就类似于铁蒺藜,就是一个小球上面均匀的布置有四个刺,不管怎么抛在地上都有一根铁刺向上,马踩在上面就负痛倒地,无法冲锋陷阵。尤其在退守和临时布防时作用非常的大,在当时就成了对付骑兵的杀手锏。所以蜀汉才能够以少数的步兵对付大量的骑兵,达到从容进退的目的。从而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功不可没。

今日出土扎马钉在陕西汉中勉县的汉江河与定军山武侯坪一带,经常出土有铜、铁箭镞和扎马钉、铁刀等兵器文物。扎马钉是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一种暗器,状若荆剌,故学名蒺藜,有铜、铁两种。扎马钉有四个锋锐的尖瓜,其尖呈三角锥形,亦有圆锥形,尖瓜间每个夹角一百三十度,大的重约十五克,尖长2.7至3厘米,小的重8克,尖长1.5厘米。在战争中,扎马钉多撒在战地、险径,用以剌伤敌马匹和士卒,所以俗称扎马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