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旺东南部,老运河以东,南至任城区长沟镇,东至康驿镇的邵庄、赵桥、北至刘楼乡辛海、徐老庄和汶河堤,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东北部盛产芦苇。
据明万历戊申年始编《汶上县志•方域志》载:“邑之湖为南旺即古之大野泽也。中为长堤。漕渠贯之,划而为三,在漕渠之西曰西湖,其东曰蜀山湖周围65里,水涨出长沟减水闸入马坊湖”,因湖中有蜀山而名。
莺张的莺,邵庄的绠。
付沟的泥腿扒,庄户的小罩子一把风。
后陈的会罱鱼,刘庄的淜大星。
太平庄的张卡子,小店子丝网乱哄哄。
辛庄的推虾网,寺前铺的搬大罾。
这是蜀山湖沿岸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的民间歌谣。说到蜀山湖,它位于长沟北部,因南旺柳林闸东二三里有座蜀山而得名。蜀山湖开掘于明朝,是白英“南旺分水”后建的济漕运的“水柜”。湖面积9999顷,堤长100多里,与古运河水壤相连,西接南旺湖,北望梁山八百里水泊,南俯十二连洼和马场湖。苇海菱荡,水丰鱼肥,烟波浩淼,气象万千。
蜀山湖一带,在围湖造堤时原有许多村庄,有:黑牤牛郑家、花斑马陈家、响场刘家等。唯有响场刘家未被迁走,因刘家有一州官“刘四眼镜”之故。蜀山湖内东部靠大堤有一村叫东刘庄,村内有一权势很大的人叫刘本功,他任郓城县县长时,在郓城县开挖了一座小湖,为此,人们又称刘本功为“刘半湖”。由此可想,蜀山湖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份量。
蜀山湖沿湖村庄很多:长沟、回林、杨胡李、后陈、翟赵付、大分崔、党庄、苏桥、胡坑、江庄、付沟、莺张、邵庄、牛村、小店子、辛庄、太平庄、庄户、寺前铺等,村民均“靠水吃水”,以打渔为生。其中湖内的刘庄人,更是捕鱼捞虾的能手。从前人们戏谑刘庄:“四面环水,一面朝天。多吃鱼虾,少见人烟。”刘庄人自己也说:“打一千,骂一万,干了篙头断了饭。”
蜀山湖里的刘庄,想当年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有碑文为证:“北接汶壤,南通洞庭。东贯泰山之胜气,西映运河而盘桓”。万顷碧波汹涌,十里浊浪排空。蜀山风光于水底,四时之色于人间。
刘庄村内有一五圣庙,院中古槐荫地,垂柳依依,四外野荷林立,苇蒿处处,芦荻缭绕,水草丛生。观不尽的兰菱芡实,听不完的鹤唳鸥鸣。炊烟挂夕阳,渔歌唱晚舟。五圣庙庙门两侧有碑文唱道:仙坛依绿水朝霞烟里开福地,幽苑绝红麈湖山光中藏洞天。
解放后,由于1957年和1964年两次大水灾,后经政府治水还田,蜀山湖退水还耕。
在上世纪70年代,长沟人民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为扩田整地,将蜀山湖30多华里的南大堤全部平掉,改为耕地。但在曹林村北尚有原湖堤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