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东坡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清汤东坡肉

【菜系】豫菜

【种类】肉类

【典故】北宋时期,京城的居民不尚食用鲜竹笋,因为它有“刮肠篦”的恶名(篦子:旧时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竹笋切片与之相似)。但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却与众不同,特别喜欢食笋。

清汤东坡肉的主要原料是片去外皮二 分之一的锗肉,冬笋片与冬菇片。其特色是鲜肉烂,肥而不腻,清醇利口,是开封具有代表性的北宋历史名菜。

清汤东坡肉相传为宋代文豪苏轼(东坡)所首倡,故名。北宋初年, 京都(今开封)不尚食用鲜笋,但是苏东坡却深知竹笋之妙。他称竹笋为“玉 板和尚”,赞美烧笋是“禅悦味”,将竹笋奉为“素中仙”。宋仁宗时,苏东坡曾命笔赠诗:“无竹(笋)令人肥、无肉令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笋加 猪肉。”一经他的提倡,这种“笋加肉”的制作方法不胫而走,成为当时士 大夫阶级争相食用的名肴,故以“东坡肉”命名, 渐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原料】主料:带皮猪五花肉 1000 克。 配料:净冬笋 150 克。

调料:酱油 50 克、料酒 10 克、盐 4 克、白糖 10 克、味精 3 克、清汤 500 克。

【制作过程】清汤东坡肉是古城开封的名菜之一。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猪肉煮到八成熟,片去外皮的二分之一,切成长方块,与冬笋片、冬菇片一起摆入蒸碗内,放入盐水、原油、料酒等佐料,上笼蒸烂后翻入碗内,除去浮油,兑入适量的清汤即成。其特点是:汤鲜肉烂,清醇利口,肥而不腻。

1、猪五花肉洗净,在汤锅内旺火煮至断生,捞出,用平板压住,晾一下, 揭去板,将肉皮片去 1/2,切成约 8 厘米长、0.5 厘米厚的大片,冬笋破成两 半,一边刻上花纹,顺长切成约 0.3 厘米厚的片。

2、猪肉片皮向下,按一片肉一片冬笋的方式摆入碗里,两边镶齐。酱油、 料酒、盐、白糖、味精、清汤对成汁,均匀地浇入碗中,使每片肉及冬笋都 沾上调料,再将汁滗回另一碗内,把剩余的肉片拌匀,然后装碗垫底,上宠 蒸烂取出,扣在汤碗内。

3、炒锅放旺火上,添入剩余的调料汁,汤沸撇沫后,盛入汤碗中即可。

【 特点】香甜适口、食而不腻、营养丰富、老幼适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