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烯酸甲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48

CAS号 623-43-8

中文名称 丁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crotonate

别 名 巴豆酸甲酯

分子式 C5H8O2;CH3CHCH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100.11 蒸气压 2.4kPa 闪点:-4.4℃

沸 点 120.7℃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600mg/kg(小鼠经口);10000mg/kg(豚鼠经皮)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