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密封式四合院寺院建筑。其设计之奇特、构思之巧妙、为省内清真寺建筑所少有,在古建筑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文物价值,有“攀西第一楼”之称
寺庙概述米易[1]挂榜清真寺座落于米易县城北21公里处的挂榜乡田坝村,东距成昆铁路约500米,北临挂榜河与何家坝遗址隔河相望。该寺座西向东,地处东经101048′02″,北纬26048′52″之中,其海拔高度为1210米。总面积756平方米,保护范围8428平方米。布局小巧紧凑。礼拜堂为坐西向东歇山顶建筑,由南北两厢与门楼组成。 门楼一改伊斯兰风格,建成了三重檐三层亭阁式过街门楼,同时用六面出檐七踩三翘转角如意斗拱,与底层四方五踩重翘木拱结合,加以简练概括的浮雕装饰,托出一座玲珑精巧的既是亭阁又是门楼,既供阿訇召唤教徒作“主麻”(聚礼),又供游人登楼抒怀望月的风景佳楼,故被称作“望月楼”。望月楼座西向东,内部呈(梁柱)斗拱状,分三层高10.5米,外部檐牙翘啄,楼内雕梁画柱,金壁辉煌,楼层开有两个对称的三层直径的圆窗。有礼拜殿(飞殿)172平方米,左右厢房各3间,面积346平方米,属明、清时伊斯兰建筑风格。1991年对该寺进行全面整修,由专人管理,现保存完整、完好。
清真寺建造的时间及历代修缮情况在寺中保留的两块石碑上略有记述。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和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所立的两块碑石铭文记述:该寺在康熙末年已初具规模,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维修,至道光三年,寺庙不仅全部建成,而且还购置了维持宗教活动开支的田地不动财产,距此最晚也有一百五十多年。更难得的是清真寺历经上百年的风雨剥蚀和道光年间西昌多次发生的地震而保存至今,实属不易。1990年,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攀枝花市文管处、米易县文化馆等多方努力,落实经费,维修加固了清真寺望月楼,恢复了这座古代宗教建筑的完整风貌,从而成为攀西地区保存完好和具有伊斯兰文化风貌的古典建筑代表。1991年被列入攀枝花唯一的古代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