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
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
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
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
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
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
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制作这种
专供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不可能有很大发展,乾隆以后
就销声匿迹了。
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
而雍正以花卉和 毛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
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
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
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
章等。这是鉴别时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