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
据资料记载,唐贞观四年(630 年)各州县普遍建立了文庙。恭城文庙创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原址在恭城县城西北凤凰山,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迁至县西黄牛岗,嘉靖庚申岁(1560年)又迁至西山(现址),清康熙九年(1670年)毁于兵燹。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人认为原庙室规模小,出不了状元,于是官府派遣王雁洲、莫励堂两位举人到山东曲阜参观孔庙,以曲阜孔庙为模式设计绘图,筹集巨款,并从广东、湖南等地请来工匠重建,历时两年余始告竣工,成为广西最大的孔庙。清咸丰四年(1854年)又毁于兵燹,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新修复。以后曾修葺二十多次。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坐北朝南,南偏东6 度,俯视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全庙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由两边耳门出入,东向门叫礼门,西向门叫义路,门外立禁碑一块,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以示孔庙的庄严。正面是照壁,没有开大门,据说等有人中了状元,才在照壁中间开大门,称状元门,想从大门步入棂星门,唯状元莫属。
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群众游览,把状元门打开了。棂星门相传是汉高祖命祀棂星而移用于孔庙,以尊天者尊孔为本意。该门全部青石砌筑,上面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还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浮雕。棂星门的六根大石柱顶端有六只小石狮互相窥视着。过了棂星门便是泮池,又叫月池,料石砌就,周围以青石为栏,有石拱桥跨过池面,称状元桥,意为状元才能通过,桥面有一块刻有云纹浮雕的青石,为“青云直上”之意。由棂星门步上两层平台,便是大成门。大成门由十一扇组成,木质结构,门扇上楼空的花鸟虫鱼雕刻,栩栩如生。大成门东面是名宦词,西面是乡贤祠,是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计有一百四十三个灵位。大成门后面是天井,前有宽大的平台,叫杏坛,又叫露坛,传说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露坛之上是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砖柱十根,木柱十八根,大门十四扇,门窗、檐口均饰以木雕。屋面飞檐高翘,重檐歇山,脊施花饰,泥塑彩画,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大成殿正中的神龛是供奉孔子灵牌的地方。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圣祠与大成殿在建筑构造上很讲究,大小高低有分别。
历代每岁春仲月(农历二、八月),在大殿举行祭礼。祭期黎明,各官衣朝服,按序而立,齐集行礼,典仪极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