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故名。烧瓷历史悠久,秦汉时宜兴地区陶窑密布;两晋时在均山烧青瓷,唐初在归径等地大量烧制,至晚唐、五代成为南方民间著名青瓷窑;宋、元时期,丁蜀与西渚一带大规模烧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明清时成为当时的烧陶中心。涧众村发现有唐代青瓷窑址。明代以紫砂器闻名于世,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如供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等,并仿烧宋代钧窑器物,因有"宜钧"之称。

宜兴窑从汉代始烧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烧制陶瓷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称是最古老的窑口。宋代已开始烧造紫砂器,明代的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是其高峰。建国后,宜兴除传统的紫砂陶、均陶有很大发展外,还恢复了青瓷生产,新创了花釉陶和精陶等产品,是我国重点陶瓷产区之一。

在汉唐时期产品有青瓷罐、盘口壶、碗、体、洗、盘、灯盏、瓶、盆等。宋代产品有盆、壶、罐、钵、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闻名中外,产品有壶、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壶蜚声世界,出现了供寿、时大彬、陈鸣远等一批制壶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品种繁多:有紫泥、红泥、黄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师有杨怀仁、陈汉文、葛子厚、潘大和、吴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闻名于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