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武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扩建,至第四年,始建成纵袤一百二十尺,横广五十一尺的宫殿式大庙。尔后,几经扩建、焚毁、重修,终成现在的规模。
关帝庙,它没有北方高堂的粗犷,却有南国宫殿的精巧;没有名都圣殿的巍峨,却有临海建筑的雄伟;没有府城古刹的宽广,却有老镇庙宇的结实。专家见之,赞曰:“选址精妙,结构精巧,工艺精湛。”名家见之,喜不自禁,吧为观止。摄影家见之,拍案叫绝,即刻定为天宫外景。
关帝庙从总结构看,它属抬梁式构架,单檐歇山顶、传统对称型建筑;内有回廊厢房、丹墀龙陛、华表僧舍,其建筑中轴线正与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对。它的庙门为牌楼式,称“太子亭”,由六支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办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亭上有各种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彩瓷剪贴雕;造型生动,千姿百态,内容丰富,溢彩流光。太子亭不但造型艺术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筑结构科学价值。五百年来,几多地震震撼、台风袭击,都安危无恙,令许多中外古建筑学家惊叹不已。走进太子亭,就是正殿。殿前青石龙陛,怒目圆睁,龙云吐珠,呼之欲出。正殿当中祀奉关圣帝君,其脸谱全据《三国演义》中关公形象雕成,面如重枣,红颜长髯,气宇轩昂,令人见之而肃然起敬。帝君右边是造型独特的周仓。有关君臣二人的传说,悠久而美丽。正殿之上悬挂清代咸丰皇帝御帝“万世人极”横匾。殿中石柱挂有先贤、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亲书的木刻楹联曰:“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殿内还存有多方石碑刻、铜钟、香炉等珍贵文物;其中的金木雕、石雕更是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乃珍中之珍。
可以说,关帝庙融建筑、石雕、剪瓷雕、木刻等民间艺术于一炉,且已达炉火纯真的地步。因此,有关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在观赏了该庙以后,赞叹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建筑。现在,关帝庙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
关帝庙的影响,既早且广。据说,当年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就曾至此问签。数百年来,闽南沿海渔民,尤其是东山百姓,更是把关帝视为他们的保护神。一年四季,前来朝圣的香客络绎不绝。
自明代以来,经郑成功父子、施琅将军等人的传播,从铜山关帝庙分灵入台的关帝庙,早已遍布台湾各地,有人做了粗略估计,在台湾的关帝庙,已达172座。可以说,“关帝文化”已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