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鞭断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语

【名称】投鞭断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解释】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事例】人民解放军以~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後,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後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後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