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牛首山是一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名山,海拔240米,位于南京南郊,距中华门10公里,逶迤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均力敌奇特,状如牛头双骑,故名牛首山。 明清年代,牛首山遍种桃树,阳春三月满山桃花争艳,又有大量洁白的绣球花点缀其间,美不胜言,当时南京人倾城而至观赏桃花,盛况非寻常节庆可比。牛首山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极佳。阳春三月,茂林修竹,桃花争艳;黄昏时分,暮色苍茫,云蒸霞蔚,“牛首烟岗”,令人沉醉。“春牛首,秋栖霞”,古风依然。而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就葬于此地.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此地.

东晋丞相王导称此山为“天阙”,所以牛首山又叫天阙山。早在梁朝,司空徐度在此兴建寺院,取名佛窟寺。唐代改名长乐寺。南唐后主李煜时又改名为弘觉寺,塔便因寺得名。宋、元、明时,寺院名称屡易,到明正德年间才又恢复原名。清代,为避乾隆皇帝之讳(爱新觉罗弘历),将寺名改为宏觉寺,塔也改称宏觉寺塔。始建于唐大历九年(774年)的宏觉寺塔,相传是唐代宗李豫为“感梦而筑”,后毁,现塔身是明初重建。宏觉寺塔塔高25米,七级八面,正中有拱形假塔门,四隐四现;门顶两侧各有小窗。塔顶铁刹和各层腰檐均已损坏,但塔身仍旧完好。是南京现存最雄伟的砖制仿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登临塔上,南郊风光一鉴无余。

唐太宗贞观年间慧能和尚来牛首山修行,法融曾在此谈禅,创立了牛头宗,这里便成了佛教南宗的发祥地。据《金陵梵刹志》记载:塔上的碑铭是由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撰写的,可惜这块碑今不存。

岳飞抗金故垒起源于韩府山,沿山脊南去直至牛首山主峰北侧,残长达4200余米。故垒完整处底宽2.5米,高约1米,垒砌整齐。 南宋建炎四年(1103年)5月,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石,垒筑工事,伏击金兵。牛首山大捷后,乘胜追击,将金兵驱逐过江,收复建康(今南京)。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牛首山森林公园内除原有的牛首山古塔、南唐二陵、郑和墓、摩崖石刻、岳飞抗金故垒、观音洞、观音阁等古迹外,近年来又发展建设了祖堂山的宏觉寺、李瑞清墓、南京市苗圃基地、国际马术俱乐部等新的观光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