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简称华中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喻家

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山麓,东湖之畔,学校占地7000余亩,其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华中工学院;之后的华中理工大学;后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更为现名。为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是首批列入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Wuhan National Laboratories for Opto-electronics ,WNLO)。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校训:

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

【教学科研】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

设有本科专业85个,硕士点253个,博士点17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现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生物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 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泌尿外)、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被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总数达37个;通信与信息系统、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另有部省级重点学科37个。

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获准立项(建造周期2007年-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组建方之一(共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7个,国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

【师资力量】学校有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907人。其中,拥有院士2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54人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2名青年学者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先后有10多项教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26种优秀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拥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基地。

同济医学院在全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并申报八年制医学教育获得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于2008年9月成立,启明学院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实施“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构建了基于信息、机械、土建环、电气、医学、管理、人文等学科大类的课程体系;推进了学分制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13个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校的大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2003年,学校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2005年,学校大学生又获得一等奖12个,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获得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06年,学校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等级和总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2009年微软“创新杯”大赛中学校大学生已获得5个项目的中国区冠军。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科研机构】一、国家级科研机构19个

国家实验室1个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

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

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多谱信息处理国防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CAD)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国家安全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二、省部级科研机构共58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

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靶向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肿瘤侵袭转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8个

给排水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

病理生理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

骨代谢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中医药科研国家三级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电力安全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研究中心1个

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3个

机械设计与制造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煤燃烧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部级研究中心(所)4个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

华工自动控制研究所

计划生育研究所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肿瘤侵袭转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电力安全与高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靶向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船舶和海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工程机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湖北省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子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

湖北省光电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

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

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

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

【历史渊源】

华中科技大学的主体是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建立于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3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国家从195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根据高等教育部统一规划,决定在中南地区设立华中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设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

1953年5月, 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聘任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委员。同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华中工学院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于1953年10月15日在武昌举行, 这一天就成为学校的建校纪念日。长沙分部于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桂林分部和南昌分部也于10月26日开学上课。

08年的那场大雪

1954年8月中旬,经过周密筹划和细致准备,全院师生员工在武昌喻家山会师,学校完成搬迁集中工作 。华中工学院当年筹建,当年招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即初具规模,形成了团结奋斗的局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55年,国务院任命查谦教授为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在随后的工作中,学校认真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团结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学习和参照苏联的经验,建立了不同于解放前的新的大学教育制度,学校的规模也有较大的发展,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工业建设人才。到1966年,学校整体实力已有较大提高,有6个系,20个本科专业 ,教师1097人,职工1664人,在校学生6087人,年度科研经费90万元。但仍是多科性工科院校,基本上是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主。1955年9月汽车专业并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工程学院。

从建校初到“文革”前,学校在一片田野上创建了一座大学城,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完成了学校的第一次大发展。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而科教文化战线又是这场灾难的重灾区,华中工学院同样深受其害。但是,学校的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在经过“文革”初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对“左”的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办好学校而奋斗。1971年,武汉机械学院停办,部分专业和300多名教职工并入华中工学院。“文革”,“斗批改”,全国有些高校被整散,整垮,有些学校领导人被整残,整死。高校早已万马齐喑,大乱不死者,夫复何求!而华工居然出现了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有些学校的设备都转用于生产)。何以得天独幸?多亏当时学校军宣队指挥长刘昆山同志执行政策较稳,教师、干部受伤害较少。像朱九思同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得到“解放”,后来恢复了党委书记兼院长职务。

1976年冬天,华工面临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天时,“文革”已结束,由于学校受的内伤较小,就有可能充分占有197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来谋求学校的提高和发展。讲地利,学校的校区条件在全国是少有的,处在武汉之郊,东湖之滨,有山有水,校域辽阔,郊而不偏,静而不僻,历经二十几个春秋的建设,历代华工人披荆斩棘的奋斗,已成为园林式的学府,而且仍留有发展的余地,直至2007年的今天,学校仍有数千亩开发回旋的空间——当年选择校址的领导真是有远见!讲人和,我们1953年建校,集中中南地区五校工科方面的机械、电机、动力和基础课教师200余人,以后逐步发展,虽人数已十倍当年,仍以团结而著称。1971年11月又与武汉机械学院合并,仍然是东西南北浑然一体,没有派别,这都是极为难得的人和条件。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1976年,学校实力比较弱——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封闭躯体。这时的教师虽号称1800人,但出过国、留过学的仅50多人且多数是留苏的,有研究生学历的区区30余人,能阅读英语书刊的人极少。“新五届”毕业学员300多人留校,他们当时叫“工农兵学员”,上面要求“以产品带教学”,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学的很差。为了防止“断层”,又办了一个当时俗称的“回炉班”,就是将“文革”当中毕业的所谓“69、70届”的招了将近200人。他们在校只学了一年或两年,当然不够。至于原有的1000名左右专业课教师,释卷多年,“文革”后到图书馆看外文期刊,有些文章看不懂了。因为在十年浩劫期间,人家的科学技术进展很快,新的数学方法用的较多,我们教师的业务落后了。上述种种,说明必须补课,加强师资培养。在一定条件下,事在人为!

当时的校领导及时地抓住时机,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四大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园建设)之首位,作为学校发展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补课;狠抓师资队伍的扩大与结构改造;狠抓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面关心教师的生活。同时学院领导顶着各种压力,开始广积散落在社会上的有学之士,充分相信、任用现有教师,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尽管在十年浩劫中高校的师资队伍受到了较大摧残,而华中工学院的师资队伍不仅未失精华,还从外单位调进了一大批教师。

华工要感谢富有战略眼光的老校长朱九思。从1972年到1979年华工一共收留了全国各地被批斗被扫地出门而无家可归的专家教授六百多名,不仅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了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为改革开放后华工的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改革学科结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狠抓国际学术交流,逐步走向世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校提出了一些重要办学思路:“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把学校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 ,“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实现3个转变:从教学中心向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转变;从以工科为主转变为理、工、文、管综合组成的大学;在培养好大学生的同时,把研究生的培养提到重要位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学校在加强基础理论,采用最新技术成就改造传统工科专业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专业。设立了激光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微波技术等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理工结合的技术学科专业;创办了系统工程、生物力学、工程热物理、建筑学等综合性和边缘性学科的专业。还先后设立了工程力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和应用物理专业。学院大胆突破文、理、工分家的办学模式,在全国工科大学中率先创办文科。学院陆续设立了中国语言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和社会学研究所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1983年,设立新闻学专业;1987年,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成立管理工程系;1983年设立技术经济专业,成立经济系。

为办好理科和文科专业,学院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充分调动原有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潜力;二是千方百计从校外调进一批教师,并从中国科学院和兄弟学校聘任一批兼职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三是坚持“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原则,先开展科研,招收研究生,培养师资,再本科专业;四是创办学术刊物,通过刊物同国内外学术界建立联系和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在多学科结合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不同于原有综合大学的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的专业。到1984年底,学院已设有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学科的4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轮廓,初步实现了以工为基础,理、工、文、管相结合向综合化发展的目标。

1982年初,学院发动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讨论,将建校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归纳成8个字:“团结、求实、严谨、进取”,以此作为华中工学院的校风,这既是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准则,也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这一年招收研究生181人,以后逐年增加,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1984年,教育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全国22所重点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华中工学院是其中之一。同年7月,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

1984年底学院领导班子换届,新领导班子采取在巩固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的方针,狠抓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1986年底,学院明确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办学活力,着重提高水平”的办学思路和创办第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1988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学校采取新的措施,加强了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途径,稳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大力建设师资队伍,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风,师资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师工作条件也有很大改善。这一时期,学校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学校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科研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组织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并且在激光、数控、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存储技术等学科领域逐步形

成了综合优势;承担国防科研攻关任务取得了突出进展;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得到加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显著增加;进一步开展了与地方和企业的横向科技合作。

从1994年起,针对高等教育面临的“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严重弊端,学校率先在大学生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从举办具有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加强修养作用的人文讲座入手,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1997年,学校第一个在全国高校中创办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出台了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将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得一批高素质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近年来,华中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协调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围绕学科形成了一批富有生气的产学研实体,在激光、数控、软件及电子功能材料等领域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高科技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华工特色的产学研协调发展模式,加速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及产业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20年,是华中理工大学进入第二次大发展的20年,办学格局发生了“三个转变”:由单纯的工学院向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基本上只从事教学向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转变;由基本上只有本科教育向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教育及成人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办学方向转变。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国内一流的重点大学。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设置教学改革基金,到94年共拨款260万元,资助了321个项目,其中195个项目已经完成;95、96年各拨专款200万元 改善基础课教学设施。设立了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成果奖、优秀讲义奖、优秀教材奖。坚持不懈地抓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材建设和学风教风建设,对主要基础课制订了特殊政策,建立了校内的电子实习与金工实习两大基地。实行主辅修制度和学习特优生培养制度,举办了提高班、少年班,取消了补考制度,开展多种单科竞赛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

从95年秋季开始,已全部实行适合该校情况的学分制。在全国举行的各类评奖活动中,华工都有很好的表现:1989年、1993年两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有九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级奖 3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1988、1992年两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评选中,获特等奖1种,国家级优秀奖7种,部级一等奖18种 在已举行了三届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每届进入前三名。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责任感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的供需比连续保持在1:5左右。近几年80%左右的毕业生分配到国家部、委、重要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和大中型企业。

1994年,学校成立研究生院10年: 博士学位点31个,博士导师111人, 7个博后站,硕士学位点76个。

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 生达到 2232人,比1978年增长了12倍。

1994--1995学年度,在校就读博士生495人,硕士生1737人, 本科生9375人, 专科生1895人, 夜大、函授本专科生3938人, 留学生50人, 共17490人,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几所大学之一。

1994年科研经费达到76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居国 家教委直属高校第4位。1978年至1994年,共完成科研课题1899项,有848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82项,部委和省级奖626项,获国家专利142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735篇。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94年12月发布的新闻,学校1993年在国内发表的论文达1032篇,“首次突破国内发表论文数1000篇”,位居全国高校榜首,也位居全国榜首。被“EI”收录的论文 居全国高校第七位,被“ISTP”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七位,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1位。

1996年和1997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相继换届。

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改名,成了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将发展的远景目标定位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这个远景目标将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是到2005年,经过20年的奋斗,实现学校的第三次大发展,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大学。第二阶段是到2050年左右,在该校建校100周年时,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历任校长】周济是华工改革的代表人物,由周济担任院长的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因拥有中国机械工程设计领域最大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和最先进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心,而在全国机

朱九思老校长

械制造行业声名显赫。1999年9月,华中理工大学CIMS中心因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荣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大学领先奖”。这是继1994年清华大学获奖后中国高校第二次获得该奖。同一个国家有两所大学获此奖项,除美国外,只有中国。

【同济医学院】1893年,德国海军舰医埃里希·宝隆到了上海,建立了“德医公会”,1900年宝隆博士创办“同济医院”,医师大多来自“德医公会”,但医疗力量不足,宝隆决定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反正是经过很多人长期的努力吧,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第一次开学典礼(所以到今年2007年,同济医学院举行百年校庆仪式)。宝隆被推选为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1907.10~1909.3在任),全面负责学堂工作。校址设在当时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上海市凤阳路)。

1908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从德文“Deutsch”谐音而来),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总监督兼总理(1909.3~?在任)。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改名“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4月23日起,直属教育部领导,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即现在的同济大学。

1924年5月20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含医学院和工学院,1937年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成为一所综合大学。

1950年2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6月,汉口协和医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1955年8月,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唐哲、裘法祖、吴在德相继任院长。

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吴在德、薛德麟(1992.6~1997.9在任)、洪光祥(1997.9~2000在任)相继任校长。

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直属教育部。6月15日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决定,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向继洲、田玉科、冯友梅(现任)相继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学校简称】关于规范校名简称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展示该校形象,强化学校品牌,经学校研究,决定将校名简称统一为“华中大”。具体要求如下:

1.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在开展对内对外活动中需用简称时,均应使用“华中大”,其它简称应停止使用。

2.现见于校内建筑物、旗帜、服装、网络、信笺资料等各载体的校名简称,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统一规范为“华中大”。

3.各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努力让“华中大”简称成为师生、校友和社会的共识。

学校办公室

二OO七年九月十八日

【附属企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重组为华工团结),为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科技集团公司关联企业

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部分杰出校友】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裘法祖 医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 济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朱中梁中国科学院院士

樊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 垣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勇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声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绍福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时杰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石泉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航天科工集团九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谢伏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娄勤俭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陈小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张昌尔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总工会主席

唐国忠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求学同济

梁伯强1916年-1923年 著名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1919年-1920年 医预科 国家一级教授,著名妇产科专家

贝时璋1919年-1921年 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赋京1920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谷镜汧1922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沈其震1923年入医学院 著名医学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富华1925年-1932年 著名药理学家 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1935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1932年-1936年 著名微生物学家 生物制品学家

裘法祖 1932年-1936年医预科,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1936年起求学,执教于同济至今 著名病理学家 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1942年毕业,著名内科学家,首创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

过晋源著名内科学家

钱信忠医学院肄业 原卫生部部长

吴孟超1949年毕业 科学院院士

吴旻1950年毕业 科学院院士

张应天1954年毕业 首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陆道培1955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1955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桂希恩1960年毕业 著名传染病专家 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韦加宁1961年毕业 知名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周宏灏1962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殷大奎1964年毕业 原卫生部副部长

戴宗晴1965年起师从裘法祖,全国劳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何界生1969年毕业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

执教同济

王宝韫 1939年-1958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内科学家

梁之彦1941年起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生理化学家

童第周1941年-1943年 执教同济 实验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

荣独山1946年-1949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

姚永政1947年创建同济寄生虫学馆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寄生虫病专家“姚氏钉螺”发现者

杨述祖1946年起创建同济病理学馆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李宝实1947年-1955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耳鼻喉专家

于光元1948年起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张涤生1949年-1955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整形外科专家

屠开元1947年-1955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的医学教育家,骨科学和创伤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蔡宏道1949年起 执教同济 著名临床检验学家 环境卫生学家 医学教育学家

著名学者

朱九思 杰出教育家

周祖德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邹寿斌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

王 乘河海大学校长

许晓鸣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陈宁西华师范大学校长

丁烈云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伟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培刚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创始人

林少宫著名计量经济学家

巴曙松著名经济学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艾春荣杰出经济学家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经济系教授

石寿永杰出经济学家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经济系教授 Canada Research Chair

田国强杰出经济学家 得克萨斯A&M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经济系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叶荫宇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电机工程系终身教授

陈 刚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

刘建华 威斯康星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终身教授

汪 宁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终身教授

Wei Feng 北卡罗莱纳惠明顿分校的数学系主任

孙剑桥 特拉华大学 (University of Delaware)正教授

朱建刚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正教授

贺 熹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医学院神经学系系教授

胡丙长 哈弗大学正教授,原同济医科大学本科

汪立宏 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特聘教授 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协会主席

徐 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

李 军交通银行行长

王振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与CEO

郑宝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丁宏祥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

汪大总 北汽控股总经理

周展麟 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 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于大学排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排名>5~8名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5~11

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一类重点高校

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就是华中大医学院,属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牌院系。

文华学院和武昌分校的性质是独立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部长令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发给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该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校园风光】

华中科技大学南大门

东九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