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龙亚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剑龙亚目(Stegosauria)为四足行走的恐龙,背部直立的骨板,尾部后端具骨质刺棒两对,头小,脑亦很小。我国近年发现的沱江龙(Tuojiangsaurus)为一较完整的骨架,其背部前部具骨板,而后部具骨棘。剑龙类主要出现于侏罗纪,可延续到白垩纪初期,是恐龙类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剑龙类是鸟臀类中较早分化出来的类群。根据可靠的化石记录,早期的剑龙出现于侏罗纪的中期,四川省自贡市产出的华阳龙就是它们的代表,进步的剑龙在侏罗纪晚期较为繁盛。

进入白垩纪,剑龙的化石已经非常稀少,说明它们发展的顶峰已过,而在白垩纪晚期来临前就几乎已经灭绝了。之后,只在一个地区(印度)发现有类似种类留下的化石。

剑龙类的衰亡通常与显花植物的出现和新种类的植食性恐龙(如甲龙,大型鸟脚类恐龙等)的兴盛相联系在一起。看来,不适应新的食物和在生存竞争中的失利,是剑龙迅速走向衰退和绝灭的原因。在鸟臀类恐龙中,剑龙是最早绝灭的类群。剑龙类恐龙个体一般几米长,最大者九米,重两吨多,与躯体相比,有一个较小的头,且外观低平而狭长,牙齿细弱,以植物为食。四足行走,行走时,臀部高高拱起。然而,剑龙类最主要的特征是身体背面从颈部到尾部长着两列骨板(或骨棘),沿着背中线两侧排列,古生物学家把这些骨板叫做剑板,在尾端还有两对长长的骨棘,叫做尾刺。尾刺像利剑,是防御敌害的武器。剑龙的剑板和尾刺是其它恐龙所不具有的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