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师
【英文名称】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缩写CCNU(见于学校域名)
Huazhong University(见于校徽)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见于学校网站顶部图片及英文版表述)
这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沧桑砺洗,百年沿革;
栉风沐雨,厚积薄发;
春风化雨,教书育人;
历史的车轮总在隐逝的足音里渐行渐远,
而关于人文、关于教化、关于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
却是永远屹立于我们心头永不褪色的风景。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毗邻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正门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政法学院、政治学研究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社会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22个学院;信息技术系、信息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等3个系;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等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6个本科专业(方向) 面向全国招生。学校设有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教授362人,副教授517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专兼职院士5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物理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等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6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获得5个国家级和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科研项目总经费快速增长,仅2006年科研项目经费就超过700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前 10 位;学校教师在全国高校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名列第 13 位、第 15位,第 10 位和第8位,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3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高校科技为湖北省经济作贡献先进单位”。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推行学分制,实行选课制和主辅修与双学位制;在学生管理方面,该校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星期天晚点名制度、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等。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呈现出良好势头,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次性就业率高, 2005年为95.1%,2006年为90.71%,2007年为91.97%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桂子山艺术节”、“创新杯科学文化节”、“一二·九诗歌大赛”、“名家名师讲坛”、“名人名作进校园”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武汉地区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圣兵爱心社”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2003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海内外华师学子齐聚桂子山,爱国热情化作精彩节目,通过众多媒体传遍中华大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建有多个体育场馆;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13000余平方米,藏书28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8000多台;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每栋宿舍都安装有投币式全自动洗衣机,房间除必备的桌、椅、床、灯、书架外,还有衣柜和储藏室,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电话。学校有学生食堂7个,三星级宾馆一座,能满足不同口味、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学生需要。校医院为一级甲等医院,为全日制学生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校内,超市、浴池、理发店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学校广泛与中国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近几年,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其中大部分已学成回国,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力量,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国际学术讲坛上,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位】
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了2007—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榜,在81个一级学科中,华中师范大学9个一级学科位于前十强。这9个一级学科和排名分别是:政治学,第3;教育学 第4;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第4;心理学第6;马克思主义理论,第6;天文学,第6;植物保护,第9;中国语言文学,第10;公共管理,第10。
华中师范大学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在《2009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七,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二,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一。
历史发展百年的沧桑,育成百年的名校。华中师范大学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
校园风光华中师范大学是武汉地区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校内山峦起伏,树木成阴。学校东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区有横跨两条马路的樟树林和桃李源、学校南门附近则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说学校的中部则分布着牡丹园、梅园、玉兰园等风景点。南湖校区则面临南湖,波光荡漾。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最近,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从今年起,在武汉赏樱花将不再局限于武汉大学和东湖了,华师也将有樱花漫天的景色了。
至于说,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到处散落的美女则是最为亮丽的风景,美女多了,爱情自然多,因此华师大素有“爱在华师”之称。
另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园内的一角,具体的位置在学子餐厅东面的山坡上,为这个百年老校增加了一丝沧桑感。
华师内大总统黎元洪之墓学校建设学校占地面积:132.66万平方米
教授:362人
学校建筑面积:834003平方米
副教授:517人
学院:22个 系部: 3 个
博士生导师:225人
本科专业: 56个
专任教师:1486人
国家重点学科: 8个
教职工:3699人
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
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
研究生:7000余人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研究所和研究中心:68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13715平方米
博士后流动站:8个
学校藏书:282.79万册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
一次性就业率:2007年为91.97%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80个
学生食堂、餐厅:9个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62个
校医院:一级甲等医院
校园文化校训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华师精神
忠诚博雅 朴实刚毅
校歌
原华中大学校歌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
南湖秋月(由我校著名社团Tiankong合唱团合唱并于北京获奖)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摇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如梦共珍藏!
社团文化
学校有八十多个社团,如圣兵爱心社,笛箫协会,国旗护卫队,跨文化交流协会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校领导党委书记:丁烈云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学士(1978年3月—1982年1月),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1984年9月—1987年6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2000年3月——2002年12月)。先后在武汉工业大学(1982年1月—1984年8月,1987年7月—1988年4月)、武汉城建学院(1988年4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003年6月)工作,历任武汉城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系主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1994年8月—1999年3月)、党委书记兼院长(1999年3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兼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产业集团党委书记(2000年5月—2003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03年6月至今)。
校 长:马 敏
马敏,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在该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1997年4月至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2003年6月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华中师大赋
文/赵目珍
赵目珍,笔名北残。80后诗人。祖籍山东郓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中国微型诗社会员。诗文散见于《中华辞赋》、《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歌月刊》(下半月)、《绿风诗刊》、《燕赵诗刊》、《大学时代》、《岁月》、《诗词》、《中国风诗刊》、《拉萨晚报》、《珠江商报》等刊物,入选《中国当代新诗100家》、《2006中国诗歌散文文集》、《2006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世界汉诗年鉴(2007-2008年卷)》、《微型诗存》等多种诗选本。获“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优秀奖”、 “第三条道路八年诗歌奖新锐奖”、“第二届网络爱情诗大赛新星奖”等。著有诗集《船与漂流》、微型诗创作及评论集《玲珑中的天堂》等。选编《80后朦胧诗选》。另有散文随笔、小说等见诸报刊。
悠悠华夏九州,巍巍武汉三镇。波通两川流水,于此昌武兴文。今之桂子山,昔日昙华林,有百年之学府,乃华中师大云。地处交通,名称师范。南跨龙、陈两湾,下接南湖之水;北抵珞瑜大道,毗邻江南“中关”;东依三国名胜,是唯卓刀古泉。钟天地之灵气,蕴山水之华涓。
尔乃汤汤百年,沧桑几度。传承华中一脉,荟萃十余派流。昔文华书院,肇始清叶;中华私立,溯源民国。暨武昌博文、汉口博学二四来归,岳阳滨湖、长沙雅礼二九盈合,华中大学遂乃蔚然一页。后值干戈,避乱粤川。桑梓复土,时越八年。伊且因时度势,中原南迁;比长量力,华中归官。波澜学府,半百之龄,名与今同,始有奠焉。及至壬辰,功业几大,昙华有限而畎亩不足。于是风云谋略,惊涛案起,选地定址,桂枝、猪头。夙兴夜寐,以启山林;筚路蓝缕,辟地开天。五十年兮,有似反掌。曩昔洪荒,日下林园。伟哉邓公,挥笔乙丑;九十华诞,江公题辞。
早传景教,缔结文明。楚骚汉韵,卓然有声。发端西方,兼修儒道;及为中国,不拒洋风。兼蓄并包,中西为用。精神多元,巨细有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从间往来,洋洋诸公。沈公祖荣,乃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恽君代英,实中华青年才俊革命先行。漆园老人,秉承孤往,取哲学以阐佛;召伯先生,以坚致坚,采音韵以研经。吴雨僧开创“学衡”,人称中国“现代孔子”;李竹年寄身“未名”,奠基现代文学研究。临川游泽丞,名著文学史;南城包渔庄,身负经师魂。无锡潜庐,一代文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山卓民,“三自”爱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石声淮三弄“十三经”,又擅子史;方晓亭信步元明清,还治楚辞。刘连寿、胡亚敏,全国教学名手;张舜徽、钱基博,一代国学宗师。矢志兴学,教育界有“南陈北张”;渊识笃行,学术圈有“北钱南蔡”。 邢福义,语言乃当今泰斗;章开沅,史学开章门一派。新相声开路,夏雨田曲曲关注民生;大黄河起浪,光未然一歌牵动风云。陈启天有偶周张“国教”,余景陶不独倡行“乡村”。王纲举铁肩育志,松贞不老;刘介愚丹心师魂,柏岁长青。应崇福于超声界称雄,张景龄乃药化学菁英。傅懋绩建树少数民族语,李会滨献身马克思主义。杨东莼译界属北斗,首翻摩尔根《古代社会》;桂质廷开拓“地与电”,导引华师大物理先声。研生态,李琮池名扬“昆场”;铸地学,梁希杰身渡扶桑。科学社会主义,高原星星燎火;走向乡土政治,徐勇纵横西东。仁者智者,乐山乐水。丰功伟业,辉哉煌哉!
夫腾蛟起凤,必有非凡风物;俊采毓秀,自当天地钟灵。南湖扬波,冲开水天一脉;桂魄山光,育孕逴然熏风。琼楼栉比,繁花锦绣;飞檐斗拱,佳木葱茏。春入桃李源,有似武陵溪:夭花深红,丹霞漫湿人衣;瑶草浅碧,穿花觅路黄鹂。牡丹园中,富贵开遍:菱花湛露,白鹤卧雪;乌花耀辉,赤龙焕彩;姚黄赵粉,帝冠楼台。而或春光乍谢,端夏初奇:空灵山雨,绰约云浮。莺赖啼啭,蝉起喧咄。七月生烟,八月流火。枇杷初黄,点兰园之调;修樟蔽翠,长曲径之荫。笛箫亭边,笛箫声弄;元宝山上,“元宝”龟藏。时渐渐而祝融税,情款款而白帝张。清风起而性浪漫,桂葩吐而芳徜徉;香阶跃动入玉宇,丁丁伐干思吴刚。群菊展兮盆列列,寒泉洒兮柱扬扬;标孤高兮展亮节,冲天曜兮夺轩昂。山高高而月小小;水落落而石堂堂。气旋旋而林峦啸,风飒飒而落叶凉。又若冬令寒来,梅园落雪:挂月之夜,香浸四野;媚阳之日,花开壮烈。于时林角际会,长见禽足;桂山聚居,多所人群:枝间石畔,逡逡啄食之鸟;梅亭脚下,姗姗游赏之宾。真个是:万物偕畅,气象纷纭;四季辗转,叠彩交关。涵日月之光华,融山水之画卷。
今日华师,翰墨翩跹。承时代之际遇,循改革而向前。于国内称声,有与先进;向世界阔步,科研争煊。得失成败,东隅桑榆。推进引出,交互并驱。伟哉华师!春秋鼎盛。壮哉华师!继往开来。除旧布新,大瞻远景,与时俱进,再上台垓。
载《中华辞赋》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