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塞尚)作品名称:《田园》

画家:保罗·塞尚/1870
板式:油画/65×81cm
画家介绍
保罗·塞尚(1839—1906),出生于普罗旺斯地区埃克斯;塞尚是一位银行家的儿子,学过法律,很早便离开普罗旺斯地区埃克斯,来到巴黎。在那里遇见了儿时的朋友埃米尔·左拉,并发现绘画艺术在那里能受到公正对待。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但十分仰慕画家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他最早受毕沙罗的影响.在其鼓动下,搬到巴黎郊外蓬图瓦兹居住,后又迁往瓦兹河畔奥维尔,收藏家保罗·加歇正好也住在那里。他还随毕沙罗一起加入到印象派的早期探索队伍中。起初,他喜欢大量采用灰暗的色调,在画布上涂抹厚厚的油彩,后来,画面变得更加明亮,构图也更加紧凑均衡(《缢死者之屋》,1873,奥赛博物馆),这与主张光线颤动的其他印象派画家有着明显的不同。19世纪80年代初,他又回到普罗旺斯地区埃克斯。他在那里画的风景画越来越体现出追求韵律和尊重结构的特点。他的许多画都是以周围的农村为题材,例如圣维克多山或雷斯塔克停泊港。和风景画一样,他后来创作的肖像画也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而其晚期描绘沐浴男女的经典作品更是如此(《大浴女》,1898—1905,费城艺术博物馆)。
巴黎的艺术家是由美术学院或名家画坊培养出来的,保尔·塞尚不属于这一类。他原籍距巴黎700公里的法国南部一小城,曾就读于当地一所绘画学校,借助博物馆收藏的古代大师的作品和美术书籍的插图学习绘画艺术。其艺术人生的开始阶段尤为艰难,因为他父亲不赞成他学习绘画,而想让他当一名法学家,特别是想把他培养成他在普罗旺斯地区埃克斯开设的银行的继承人。不过年轻人到底还是获得了父亲的准许去巴黎学画。他童年时代的好友埃米尔·左拉也鼓励他到巴黎去。这个后来在文坛一举成名的左拉,当时已在巴黎开始其记者和艺术评论家生涯。
塞尚到巴黎的头几年,即从186l到1864年,生活较为自由,因为他终于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不过与此同时,他的生活也不太稳定。他生性胆怯,难以融入他所接触到的艺术家群体,结交新的朋友。他宁愿独处,常去卢浮官临摹过去画家的作品。他还在私人画坊从事“模特”写生,其所学课程是为进入美术学院的考试作准备。此考试非常之难,他已两次失败。他觉得自己不同于他人,不想接受学院式教育,因为这种教育所传授的艺术都是些固定的程式。
作品介绍
塞尚通过左拉结识了莫奈和雷诺阿。和这些年轻画家不同,他对取自当代生活的题材以及对大自然的研究兴味索然。在其头十年的画家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表现其年轻时代所读各类书籍中到处可见的臆想世界。激发其想象力的场面都以暴力或色情主题的形式被呈现,譬如这幅《田园》。
田园风光乃艺术上的古老题材,其存在可上溯至遥远的古代,到了18世纪就更被人们所痴迷了。陶醉于村野幸福生活,在塞尚的创作中此主题是对其浪漫年代所选之沉闷题材的一帖平衡剂。这里所表现的是一幅沐浴场景,如同画家在其年轻时代所经常体验的;可是此场景却有一处有失文雅:画上的女性全为裸体。虽然普岁旺斯的气候是出了名的炎热,但如此之自由却为当时的习俗所不容。更令人惊讶的是,女士们身旁还有几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其中就有仰躺于草丛中的画家本人。这样的安排不免让人想起在“1863年落选者沙龙”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另一幅画,即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又名《沐浴》,塞尚正是受其启发而浮想联翩,欣然绘出此画的。
画家画这幅画,只挑选了少量的颜料,有绿色、蓝色、褐色和白色,运用明暗对比的手法突出绘画主题。他用清新的颜料描绘人物,最终塑造出人物形象,所用画笔的笔触到处可见。此笔法完全背离美术学院所传授的方法,因为在学院,画家们是在画布上先拟好草图,而后在上面涂抹数层颜料,也就是说在干了的颜料上涂抹。塞尚的做法使其人物看上去显得很是粗糙,除两人外其他人形体模糊,面容不清。但画家不愿把实在的场景描绘得过于细腻,而只是想表现水边的一段快乐时光,即朋友们在一种既色情又伤感的氛围中谈话的场面。
《田园》这一臆想的场景和对理想化古代社会的追念,因为其形象塑造的简单化和人物姿势在大自然中的矫揉造作,曾激起画家同时代人的指责。然而这幅奇特的画,却沐浴于诗一股的宁静氛围中,这在画家青年时代的作品中是非同寻常的。
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女,汉族,钢琴系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1990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乌克兰钢琴家,布加耶夫斯基教授、苏霍姆尼偌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教授等。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
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多次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各种类型的器乐比赛,并使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先后多次为来汉举办音乐会的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器乐演奏家担任艺术指导。在国内多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师

田园,女,1982年7月24日出生,2001年7月于北京医科大学卫校毕业,分配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病房工作,2006年护理专科毕业,在读护理本科,现为护师。2003年非典期间,于6月份被派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参与“抗击非典”,持续1个月时间。2005年起担任科室内控感护士的工作,;并于2006年起在科室内担任工会小组长工作,并于2007年年底创伤骨科被评为“优秀工会小组”。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2004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任法语系教师。兼任班主任。
讲授课程: 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法语综合实践(精读);
英语专业第一外语《法语》;
全校公共选修课《法语》
研究方向: 法语教学法研究,法国政治
主要科研成果:
2005年发表论文《从翻译实践谈“归化”与“异化”》,载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外语论坛》;
2005年10月发表译作《阿尔贝•费罗》,
2006年5月发表《蓬塞》,此二书均为中法文化年活动框架下的系列丛书,由河北出版社出版
电影演员姓名:田 原

原名:赵田原
出生日期:1985年3月30日
血 型:A
身 高:165cm
体 重:46kg
星 座:白羊座
出生地:武汉
喜欢的颜色:红
喜欢的电影: 《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 《Mulholland Drive》(穆荷兰道)
喜欢的乐队:Smashing Pumpkins
喜欢的歌手:Sam Philips(女)
高中:武汉二中
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
主要经历
2001年6月 加入跳房子乐队担任主唱,并兼词曲创作
2001年7月 首张全英文专辑录制完成
2002年6月 单曲“Animal Fazenda” 收录于合辑《摩登天空4》
2002年6月 应邀赴瑞典参加“global city, global youth”国际音乐节,并受到瑞典公主接见

2002年6月 MUSIC VIDEO “A Wishful Way”与“When I think of you”分别在瑞典和丹麦拍摄
2002年8月 英国Channel4电视台赴中国制作田原专题片
2002年10月 跳房子乐队发布首张全英文专辑《a wishful way》及田原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
2002年11月 跳房子乐队新闻发布会继北京之后又在上海举办
2002年12月 田原赴成都进行唱片及书的宣传活动与签售
2002年12月 田原参加CCTV“第二起跑线”专题节目录制
2003年1月 田原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在台湾出版
2003年1月 田原获中国歌曲排行榜“未来主人翁奖”
2003年2月 跳房子作为嘉宾乐队在suede(山羊皮)乐队的北京演唱会中演出。
2003年2月 跳房子乐队第一张专辑《a wishful way》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发行。
2003年3月 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在法国发行。
2003年3月 全球TOP5摄影师Bettina Rheimes赴上海为田原的新的摄影集拍照,主题是“在上海的有意思的美丽女性。”
2003年3月 田原获“《通俗歌曲》2002年度中国摇滚总评奖”的最佳女艺人奖
2003年11月 录制CCTV希望英语朋友会节目
2004年2-3月 应邀出演由香港星皓投资,香港导演麦婉欣执导的故事片《蝴蝶》。
2004年7月 参加‘中、港、台,游走电音空间夜’(electronic wondering night)演唱会的演出。
2004年10月 应邀赴日本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
2004年11月 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41届)
2004年12月 《蝴蝶》在香港开始全面公映
2005年2月 客串李嘉强新专辑“ROLE PLAY”中的“?”和“延续”
2005年2月 获得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10届)
2005年2月 出演电影《诅咒》 (导演:李虹)
2005年3月 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24届)
2005年07月30日 晚20:30 田原和田鹏参加「电子 798a节」
2005年11月 网络中国年度新人奖 名列第二
2005年12月04日 田原将参加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读书节座谈会
2006年01月 出演纯美爱情短片《八月的故事》 (导演:麦婉欣)
2006年05月 出演电影《江城夏日》并入围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奖(导演:王超)
2006年05月 出演电影《青春期》著名作家赵赵编剧(导演:唐大年)
2006年06月 助阵世界杯 拍摄组图“足球宝贝”
2006年08月 出演的短片《八月的故事》在香港上映
2006年08月 出演电影《我把初吻献给谁—条形码》饰演 顾旗(导演:韩延)
2006年10月 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田原出演的影片《青春期》、《八月的故事》同时入围“亚洲风”单元
2006年11月 出演电影《左右》 (导演:王小帅)
2006年11月 出演短片《我们的十年》 (导演:贾樟柯)
2006年12月 田原正式签约张亚东个人开办的东乐唱片公司
2006年12月 与麦婉欣三度合作拍摄《So Poetic》MV收录于陈辉阳《十二金钗众生花》(主旨是以女性的心事为主题,音乐元素介乎电影配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古今中外融汇贯通,独特而且细腻)
2006年12月15日 参加山西汾阳电影青年狂欢节
2007年01月 出演电影《怒放》(导演:辛巨擘)
2007年04月06日 第二部长篇小说《双生水莽》出版
2007年04月16日《双生水莽》签售(北京西单图书广场)
2007年04月23日《双生水莽》武汉签售(武汉崇文书局)
2007年04月28日 出席大学生电影节(CCTV6)
2007年05月 出演《Shanghai Trance》 《海上梦境》 又名(迷乐上海)中荷合拍 (荷兰导演David Verbeek)
2007年05月13日 《双生水莽》南京签售(南京新华书店)
2007年05月19日 《双生水莽》上海签售(上海书城)
2007年06月 出席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007年06月17日 《双生水莽》签售(北京单向街书店)
2007年07月04日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
2007年07月17日 出演MySpace音乐剧 饰演女主角V
2007年07月21日《双生水莽》山东青岛签售
2007年07月28日 《双生水莽》北京百万庄签售
2007年08月12日 赴山东济南宣传电影《青春期》及《双生水莽》签售
2007年08月12日 进入山东知名电台节目——《小凤直播室》录制访谈节目
2007年08月16日 出演东乐旗下张石荻《白色呼吸》MV收录于合辑《东乐园》
2007年10月14日 出演电影《跟你没完》饰演一乐队主唱(导演:安战军)
2007年11月 演绎《玉兰油20周年纪念艺术片》之《中国式美丽》《水》单元(导演:贾樟柯)
2007年12月10日 参演的影片《左右》入围第58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07年12月 出演电影《六楼后座2》(导演:黄真真)
2008年01月23日 出演的影片《迷乐上海》入围了第3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环节
2008年01月 为女友杂志国际版撰写每月专栏——田原脱口秀
2008年03月月27日 出席电影《左右》的北京发布会
2008年04月 出席电影《六楼后座2》的香港发布会
2008年05月 参加公益歌曲《爱把爱传递》的录制
2008年05月 月轮新京报与豆瓣月设的文青组委会主席,推荐心水作品
2008年06月 为周迅发起的“星星之火,传爱四川”活动撰写爱心主题曲
2008年06月 出演的影片《迷乐上海》(又名《海上梦境》)参展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008年06月 出演电影《高兴》(导演:阿甘)
2008年07月 个人长篇小说《双生水莽》繁文版香港上市
2008年07月25日 繁文版《双生水莽》香港签售(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8年09月08日 出席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担任评委(南京)
2008年9月23日 出席贺岁电影《高兴》关机发布会,并演唱该片主题曲
2008年9月25日 录制《零点锋云》——80边文艺女青年系列节目,与音乐制作人张亚东,时尚摄影师陈曼,共谈文艺新生的先锋路线
2008年10月17日 出席第五届东京亚洲音乐节(Tokyo Asia Music Market)担任演出嘉宾
2008年10月25日 参加由龙宽发起的素食俱乐部活动,是短短五期活动中现身的第二位艺人
2008年10月29日 出席电影《海上梦境》首映礼(上海影城)
2008年10月30日 出席贺岁电影《高兴》海报揭幕发布会
2008年11月3日 出席第三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开幕式
2008年10月31日 《海上梦境》在全国数字院线及数字影院同步上映
2008年11月05日 18:30 出席单向街《青春期》观影+主创交流会
2009年02月05日 《高兴》全国公映
参加的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双周”开幕电影
韩国“斧山电影节”参展电影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竞赛电影
“田园”交响曲(贝多芬)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第九“合唱”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贝多芬虽然并不是第一位描写自然景色的作曲家,但他确实在这部作品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新语言,将音乐转化为图像,让十九世纪许多作曲家竞相模仿,也让人以为贝多芬真的是第一个用音乐捕捉布谷鸟叫声和夏日暴风雨声的作曲家。贝多芬造访乡间时的愉快回忆,影响了后世许多交响曲的创作,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管弦乐的色彩和组织上,“田园”可说是贝多芬最具前瞻性的作品:作曲家以声音(而不是调性关系)为组织乐曲的原则,开创了音乐印象主义的先河。
贝多芬知道,过分刻意或着实地以音乐描述风景,注定会失败。因此除了少数例外,他尽量避免使用单纯的音效,而着重于以音乐唤起那些让他联想到自然环境与自然本身的音乐性——她变化的节奏、她的丰富、她的力量,她让人惊异的能力——的心灵状态。
贝多芬的确把此曲的五个乐章都起了描述性的小标题:“抵达乡间时的欣喜之情”,“小溪旁的景色”(配合着夜莺、鹌鹑和布谷鸟的叫声),“村民的欢乐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快乐和感激”。尽管这些描述与自然界的声音有关,但这首交响曲并不是要讲故事,只是要召唤出一连串的情绪而已。
这首曲子和第五“命运”交响曲遵守相同的基本前提,只是后者的超越主题被一种救赎感取代,而且追求的方式不是奋斗而是回归自然。这里没有贝多芬早期作品的动荡不安,取而代之的是流动的音乐对话,贝多芬似乎乐意安憩在一系列的调区里,而时间也停止运行。在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他跨越了三个调区,而不是传统的两个调区,扩大了和声的规模,使调性关系更为开放,不会那么两极化。有别于古典乐派的活力充沛,目标明确;如此一来,他扩张了交响曲的时间架构,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新表现领域的大门。
作品赏析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田园”交响曲的录音非常多,但最为人称道的是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的录音。
这个“田园”交响曲录于1958年,有着超群绝伦的音效,而演绎的杰出,更是称雄于世,多年来一直受推崇。
从一开头的仿佛乡间小道上轻快步履的民歌曲调呈示起,瓦尔特就紧随贝多芬愉悦心情的溪流般的跃动、演进,作出自然而充满生机的诠释,毫无拖沓、草率或者勉强。一流的弦乐音色,合奏中落英缤纷般的擦弦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