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fēng lóng

(丰隆)

1.亦作“ 丰霳 ”。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雷的代称。《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椉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 丰隆 乃出,以将其雨。” 高诱 注:“ 丰隆 ,雷也。”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叱 丰隆 ,奔列缺,轰然霹雳,天地俱裂。”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淙淙飞泉下幽壑,輣冲百道鸣丰霳。” 郭沫若 《创造者》诗:“你听,他声如丰隆。”

2.丰盛隆厚。《后汉书·公孙瓒传》:“据职高重,享福丰隆。”《宋书·礼志三》:“其优衍丰隆,无所取喻。” 宋 李之仪 《与金马部书》之十一:“至于樽俎丰隆,祖帐华茂,倾意於俯格,而至巷无居人。”

3.高大崇隆。《艺文类聚》卷六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建安城门峡赋》:“瓌诡丰隆,质状不同,班黄糅采,玄紫潜通。” 元 陈樵 《东阳县学晖映楼赋》:“登兹楼以相羊兮,爱结构之丰隆。” 清 张惠言 《景福宫赋》:“丰隆穹崇,岧嶤崔巍。”

中医穴位名称:

丰隆 (ST40 Feng long)

位置: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灵枢·经脉》:“去踝八寸”;《针灸甲乙经》:“在外踝上八寸, 下廉外廉陷者中”;《针方六集》:“条口外廉一寸陷者中,别走太阴者。”《循经考穴编》:“外踝向前,旁解溪上去八寸。又法:于膝骨尽处量至脚腕中,折断当中是。”

功效: 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

主治: 古代记述: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近人报道:癔病,支气管喘息,慢性气管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方例: 四肢不收:丰隆、脾俞。

风逆四肢肿:丰隆、复溜。

痰嗽:丰隆、肺俞。

喉痹:合谷,涌泉、天突、丰隆。

刺灸法: 直刺1~2寸。艾炷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其它: 络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