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澳渔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澳渔港是岛上最早被开发的渔村,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凑成了这里的独有水乡情怀,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称。尤其是建于水上的“棚屋”也是这里一大特色。居民约有5500人,主要是客家人。大澳曾是一个主要渔港和驻军乡镇,大澳百多年来为香港的产盐区,现今仍为宁静的渔村,往日有赖横水渡联系,而居民亦以小艇穿梭来往。大澳市内庙宇林立,设有关帝庙,从明代起便稳立村内,庙内摆放了一个1739年铸造的铜钟,屋顶则缀以精致的陶制装饰,除关帝庙外,另有华佗及财神像,杨侯古庙是为纪念杨侯王而建,经修葺后更见庄严,在庙宇对面的海湾上有两块石碑,建于1902年,是租借新界时勘界所立的界碑。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历史的观音庙,其建筑风格仿效北京的颐和园。

咸鱼和虾膏是大澳最为著名的水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