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7月24日遇难,四川省乐山市人
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尧茂书触礁身亡
第一支长江漂流队在漂流途中
1985年7月24日,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尧茂书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
1985年,美国将派“激流探险队”于秋天从长江源头漂流而下的消息,促使早在1979年便萌发漂流长江念头的尧茂书决定捷足先登漂流长江。3月底他自费取道兰州、西宁,过青海湖,越柴达木盆地,经西藏翻过唐古拉山,6月上旬赶到长江源头。
30岁的尧茂书此前曾几次去长江源头的沱沱河、险恶的虎跳峡等处勘察水情、收集资料,并请教在1981年徒步考察黄河的杨联康,还用简筏在金沙江中段前后试漂十多次。7月24日,他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
尧茂书的行动揭开了长江漂流的第一页,并掀起了一股漂流长江的热潮。1986年4月21日,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成立,并于6月中旬开始全程漂流。3个月后,他们最终抵达吴淞口,但队员孔敏、王建军、王振、杨前明和记者万明为此献出了生命。
尧茂书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4年了,然而,在不少人心中一定还有一块角落储存着他的音容笑貌。他带着未尽的心愿走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二年,中国人完成了长江全程漂流。尧茂书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在乐山南边20公里,长江逶迤而过。他与长江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时,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从此,长江源头那片壮丽而奇美的风景便扎根在他的心中。“我要对长江做一次完整的考察”,他立下誓言,并开始做周密的准备。
他阅读和研究了上百种有关长江水文、地理、气象方面的资料,整理出从长江源头到渡口市沿江寺庙及藏民游牧点的详细图表。他常年泡在水库里用廉价买来的运动员们用旧的橡皮筏学习驾驶技术。1983年,他自费到长江源头实地考察,并到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对橡皮筏越险滩技术作了尝试。准备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尧茂书预备于1986年下水。这时,突然传来美国人坎·沃伦率领一支探险队将于1985年8月到中国漂流长江的消息。“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先漂流”,本着一份民族的情感,尧茂书决定提前开漂。1985年6月12日,尧茂书与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的三哥尧茂江携带橡皮筏和大批行装,经过千里跋涉,终于来到孕育长江第一股涓流的姜根迪如冰川。尧茂书一下子扑倒在冰盖上,倾听着水珠的叮咚声,冰盖下有细流在涓涓地流淌。“多少年了,想不到我这一辈子真的到了长江源头”,此时,这位壮汉泪流满面。长江的源头水浅汊多。特制的橡皮筏只能在水深5米时才能漂起来,尧氏兄弟常得在冰水里推着橡皮筏前进。一个月下来,两人掉了10多斤肉。由于缺乏维生素和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他们嘴脸几度脱皮溃烂,稍一张嘴,就会拉烂嘴皮。

6月24日,三哥的假期到了,必须走了,此后的路只有尧茂书一个人去承受。孤独是难耐的,“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现代人孤身进入无人区所遭受寂寞的痛苦,有时我简直要发疯。……上游气候恶劣多变,河道复杂。水浪、冰雹、雨雪交替打进舱内,我几乎整天泡在湿淋淋的水舱内划行。天黑露宿,头一件事就是晾被子和衣服。一遇到有人的地方,我最大愿望就是烤一烤火。”尧茂书遇到过泥石流爆发的惊险场面,曾以一把匕首与狼群面对面对恃。一次,他上岸拍摄,一头棕熊占据了橡皮筏,将筏上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扔入江中。回到橡皮筏,哭笑不得的尧茂书只好饿肚子了。直到两天后,遇到游牧的藏民,买下糍粑和牛肉干才得以果腹。进入通天河后,江流开始咆哮起来。一个接一个峡谷,江水如万马奔腾。
7月6日,尧茂书写道:“在船上选好角度,拍了照。只听前面水声大吼,吃惊不小。匆忙系好机子,躲也来不及,只见波浪排出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越过浪峰,又陷进浪谷,一个几米高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我心想‘坏了!’波浪涌进船舱里,将我一身打湿,舱中积满了水。我拚命划桨,全身神经集于一念:‘翻过浪’。”终于,尧茂书战胜了激流,他称7月6日为最惊险一日矣。7月15日,他漂经一处。当地藏民正进行祭神活动,突见江上漂来一个身穿红衣驾红舟的人,以为是活佛显灵,纷纷向他顶礼膜拜。尧茂书走下橡皮筏,被藏民簇拥至扎西寺。当寺中住持喇嘛听完尧茂书的叙述后,为他念了一卷消灾经,将他送回江边。7月23日,漂完通天河的尧茂书经过短暂休整,开始了他漂流金沙江的历程。然而,这一天是尧茂书活在人世的最后一天。由于金沙江水大浪急,他触礁翻船,不幸身亡。尧茂书牺牲了,但他的血没有白流。他是一位先行者,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勇敢者的路。
长江漂流第一人 尧茂书

“尧茂书是谁?”今天的青年,已经很少知道这位当年首漂长江、震动中国的风云人物。
尧茂书本是一介书生,32岁,西南交大电教室摄影员,四川乐山人。摄影职业为他提供了“行万里路”的机会。
1985年,传来美国著名激流探险家、年近花甲的肯·沃伦将于1985年8月率领一个10人探险队来华漂流长江的消息。这促使早在1979年便萌发漂流长江念头的尧茂书决定要先于美国人漂流长江。他说:“漂流长江的先锋应该是中国人!征服中国第一大河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尧茂书毅然决定提前实施漂流长江计划。
3月底他自费取道兰州、西宁,过青海湖,越柴达木盆地,经西藏翻过唐古拉山,6月上旬赶到长江源头。
30岁的尧茂书此前曾几次去长江源头的沱沱河、险恶的虎跳峡等处勘察水情、收集资料,并请教在1981年徒步考察黄河的杨联康,还用简筏在金沙江中段前后试漂十多次。
1985年5月31日,尧茂书和三哥带着“龙的传人”号橡皮艇和大批行装乘火车抵达青海省会西宁,然后乘汽车、马和牦牛在高原奔波11天,于6月11日到达长江发源地———格拉丹冬雪山脚下,踏着松泡的雪,爬上冰川,把我国五星红旗和西南交大校旗插在冰川上,用摄影机摄下了这不同寻常的镜头。对长江源头冰川进行几天考察后,尧茂书兄弟乘“龙的传人”号橡皮艇,计划用100天左右的时间,漂到长江尽头。
300公里的沱沱河漂完,尧茂书哥哥假期已满,带着第一批成果———18本彩色电视胶片和几十个胶卷,告别了茂书。
茂书随后独自驾艇继续向通天河漂去。7月16日到达川、藏、青三省区交界处的直门达。7月23日离开直门达向更加险恶的金沙江漂去。7月24日下午,他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
尧茂书的行动揭开了长江漂流的第一页,并掀起了一股漂流长江的热潮,也唤起了当代中国民间环境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