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雪车,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车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目前冬奥会比赛项目雪车(Bobsleigh and Tobogganing),即指原来的有舵雪橇(bobsleigh)与平底雪橇(Tobogganing)项目。原来的国际有舵雪橇与平底雪橇联合会(International Bobsleigh and Tobogganing Federation),现称为国际雪车联合会。以下沿用雪橇旧称介绍。
有舵雪橇也称"长雪橇",为雪橇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橇首覆有流线型罩。橇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橇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板。橇尾装有制动器。
发展历程1883年英国人把平底雪橇装上了橇板。第二年举行了公开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参加。1890年,爱好者们又制成装有金属舵板和制动闸的雪橇,称有舵雪橇。1898年1月在克雷斯特朗又有4人座有舵雪橇问世。克雷斯特朗的滑道是自然雪道,因雪橇下滑速度不断增大,常常发生出辙、翻车等事故,因此人们逐渐想出在陡坡上多修转弯道的办法,以求减速,并把雪道表面冻成冰面,雪道两侧加护墙。在这样的雪道上滑降,平均时速可达90~100公里,最高可达120公里。1903年第一条人工有舵雪橇线路在圣莫里茨建成。最初的雪橇乘员为5人,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到20世纪初规则规定只允许男子参加,乘员人数由5人减到4人。
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成立于1923年11月。初期还包括无舵雪橇运动,直至1957年无舵雪橇运动才单独分出,另成立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比赛规则赛规则规定:2人座有舵雪橇长不得超过2.70米,宽0.67米,滑橇板宽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长3.80米,宽0.67米,滑橇板最小宽度为12毫米。2人座有舵雪橇比赛时,总重量不得超过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携带其他加重物补足。滑道全长1500米,平均坡度为4°30′,最大坡度为8°30′。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滑道的护墙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比赛分双人座和四人座两项。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最少时间的队为胜。
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最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橇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运动员在起点处手推雪橇奔跑起动,然后跃入座位,前座的人掌舵,最后座的人负责制动。到达终点时运动员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有舵雪橇起源于瑞士,是由无舵雪橇发展而成。
有舵雪橇服装、运动员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靴钉为刷型并均匀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超过14毫米,间隔不超过3厘米。
有舵雪橇滑道、有舵雪橇比赛设施:是用混凝上或木材建造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型滑道。宽1.40米,两侧为护墙。护墙的内侧高1.40米,外侧高2-7米。滑道及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为1300-2000米,全程设有15-20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0米。滑道的平均坡度为4°-8°。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100-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