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元初净明道的革新者刘玉(1257~1308)为元初净明道的革新者。字颐真,号玉真子。南康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人,后随父迁隆兴新建(今江西南昌)。弱冠父母相继亡故,居丧尽礼,家贫力耕而食。后厌弃尘世,笃志于神仙之学。

南昌西山盛传许逊净明忠孝大法。至元十九年(1282)秋,刘玉自称在西山泻油冈遇洞真天师胡慧超,告之曰:“龙沙已生,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据说,次年,于玉隆禁山再遇胡慧超,向其传许逊之旨:“可寻西山中黄堂山乌晶原建玉真坛以栖隐。”此后道学愈益精进,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开始传道。至元三十一年十一月,刘玉自称遇郭璞教以经山纬水之术,遂游黄堂山乌晶原寻访,果得昔日许逊修真之所,建玉真坛。据教内传说,元贞三年正月,许真君降临黄堂山乌晶原玉真坛,面授刘玉真言:“中黄大道,八极真诠,子当敬受,吾八百弟子,汝为首。”刘玉假托许逊、郭璞、胡慧超等众真降授道法后,遂“开阐大教,诱诲后学”,弘扬净明道法,遂开新的净明道。

刘玉的净明道,“其法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简而不繁。”弟子问:“昔何真公所传稍繁,今先生所授极简,何其不同?”刘玉曰:“昔绍兴之时,仙期悬隔,权以救世,以法弘教,故繁。今龙沙已生,仙期迫近,急于度人,以道弘教,故约。”刘玉时期,净明道十分隆盛,相继兴建了隐真、洞真等靖庐。相继向弟子授受诸品秘要,为人祈禬禳解。刘玉虽声名日隆,而益自韬晦。

刘玉在何真公的净明道的基础上,对净明忠孝道法进行了改革。何真公时期的符咒较为繁琐,动辄百十道符。刘玉仅存炼度一符。何真公所传斋醮之法也十分繁琐,刘玉以为不当,倡行修斋贵在和淡,和而躁心释,淡而欲念平,方才正心诚意,合乎无为,与天地同一。刘玉还对告斗(即向星辰祷告)之法进行改革,革除设斗灯这一程序。刘玉又将修炼放在次要地位,认为何真公所传法术都是后天之学,主张要返后天而复先天,返真还元,同归太极,而归无形。认为净明大道是先天之宗本,净明大道“欲使学者从博而约,从修而证,回后天而先天,复有名而无名,符净明无为,一也。” 经刘玉改革之后,修炼、斋醮、符法等方术已降居次要地位,修习的中心是封建的忠孝伦理道德观念。

刘玉认为,“净明”主要是指心性。《净明大道说》曰:

“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刘玉还强调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尽时,天理自见,故净明之道不废人事。刘玉斥责出尘绝俗、抛家舍业而修炼者为名教罪人,声称净明道士,“或仕宦或隐游,无往不可。所贵忠君孝亲,奉先淑后,至于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与世人略无少异。只就方寸中用些工夫,非比士俗所谓修行,殊形异服,废绝人事,没溺空无。所以此学不至洁身乱伦,害义伤教。”故净明道士同正一派道士一样,可居家修行。

刘玉倡儒释道三教同源之说:“何谓一?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昙之大乘,同此一也。”他认为三教并立相辅,化人归善,缺一不可。但主要是会和儒家,将其忠孝思想作为净明大道之本。

至大元年(1308)正月,刘玉以教事付黄元吉。二月,逝世。有其弟子所辑《玉真语录》传世。

注:

本篇引文散见《道藏》第24册620~650页(《净明忠孝全书》),文物出版社、上

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2、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简历

刘玉,女,安徽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水生生物学理学硕士(M.Sc.)学位;奥地利国家科学院湖沼学研究所进修湖沼学(Limnology)十个月;荷兰IHE研究院获水环境和资源管理(WERM)专业理学硕士(M.Sc.)学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海洋生物学专业海洋污染生态学方向博士(Ph.D)学位。2003年7月15日起聘为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学院业绩考核为“优秀”。2006年6月第一次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

二、 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的工作兴趣主要是在江、河、湖、库、河口、近海中浮游藻类和大型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及污染诸方面的研究,重点是珠江、流溪河、珠江口、深圳湾、大亚湾等水域生态研究;第二研究重点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及其生物降解作用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三、 目前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

参加过国家基金、教育部研究基金、香港合作研究基金等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主持负责二项广东省科研基金工作。参加过国家重点、国家级、省级重大、省级、市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共40多项。近年正在进行和完成的主要纵向科研项目是:作为第二主要参加者: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Sixth Framework Programme)ECOST(2005-2008年),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主持汇报项目的科研成果。

四、 发表论文情况:

在国际期刊和国家核心期刊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30多篇科研文章,如《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中国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科学》、《中山大学学报》等等。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在《环境科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及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论文被SCI收录,3篇文章被EI收录。

五、 讲授主要课程:

近年主要讲授课程有:合作讲授研究生课程《污染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主讲研究生课程《生态系统生态学》、《水生生态学》(英文原版教材)。主讲本科生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水处理微生物学》。主讲本科生课程《普通生物学及实验》并负责全部实验课。

3 、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刘玉,生于1957年5月,山西省人,教授。

经历:1984年9月硕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并留校任教。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设计、多媒体通信技术

负责项目:

[1] 主持航天创新基金“低复杂度量子信道明文直传新方法研究”(批准号20060110)

[2] 主持与杭州华为3com公司合作的“X.691开发项目”

[3] 主持与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合作的“DSP全数字激光电源”

研究成果:

[1]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 1994-96年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快速光造形的激光致凝材料研究”

[3] 近4年主持并高质量完成与企业合作的数十项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防专利2项,编撰学术著作9本。

发表论文:

[1] Liuyu, Material Solidity in Rapid Prototy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 40 ,No.21,1995

[2] Liuyu, Study of L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Rapid Prototyping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Vol.B5,No.2,April,1996

[3] Liuyu, Wang Changqiang,Zhu Guangxi, A discussion on a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cheme over long distances not based on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state, Asia-Pacific Optic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6 November, 2003

讲授课程

《数据结构》、《软件技术》

教学成果:

[1] 2000年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2] 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3] 2005年指导本科生获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名称:量子明文直传的实现方法研究)

4.北京故宫刘玉

刘玉,字元璞,男,1936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1963年从师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近40年来,一直从事复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代书画印章专业。复制的每枚印章均与原件形神俱似可以乱真。他为故宫复制印章5000多方,其中包括历代书画家、文人、收藏家印章;以及帝王玺印和文献官印等文物。

他起点高,眼界开阔,倾注毕生精力复制了数百幅古书画藏品印章。例如: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东晋顾恺之《洛神赋》、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杨凝式的《夏热帖》、胡瓌的《卓歇图》;宋代赵昌《写生蛱蝶图》、赵佶的《听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赵孟頫《人骑图》、黄公望的《溪山欲雨》、王振鹏的《伯牙古琴图》;明代吴伟《长江万里图》、唐寅的《王蜀宫伎图》、丁云鹏的《三教图》;清徐渭的《驴背吟诗》、石涛的《竹菊兰石》华嵒的《天山积雪图》等等,都是他照原件全套摹刻的!

他在复制藏品上钤盖印章次数无法统计。研究调理故宫库存百年以上的硬块印泥复原使用。复制马王堆出土帛画上的四角坠穗等工作。

在从事复制专业的同时,也进行书法篆刻的创作。篆书,主攻《石鼓文》、邓石如和杨沂孙等人的作品;隶书,习临《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孔彪碑》等名作。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组织的展览。

70年代,曾复制故宫收藏的25宝玺之一的“皇帝之宝”宝玺整体一件。曾为陈毅元帅、叶飞将军等人治印。

1985年,曾刻“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印章一方,用在邮电部发行的首日封上。(1985年10月10日)

1987—1988年应邀去香港参加“中国古代科技展”,其书法和篆刻作品受到当地人士的赞赏和收藏。

1990年以来,刘玉作品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也为我国名人(卢嘉锡、罗工柳、陈省身、史树青、朱家溍、刘炳森、廖静文等人)、港台同胞及外国友人治印。

1993年底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从事文物修复事业满30年人员”的“荣誉证书”。

1999年11月,参加《公仆风采》全国书画巡展,篆刻、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0年8月,篆刻作品收入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庆祝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书画作品摄影作品集》一书。(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6年8月,《北京晚报》“名家”专栏做整版报导。《中国文物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均有记者采访报道。《中国民航》《收藏》《人物》等杂志也分别做过专栏介绍。

刘玉先生创作的书法和篆刻作品重传统、讲传承、求发展,“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他像蜜蜂采集百花之花粉,酿出香甜蜂蜜一般,汲取前人艺术精华,消化吸收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他的印章:刀法娴熟,驰骋有度;繁简相参,虚实相间。他的篆书:收放得体,挥洒自如,既沉静又飘逸。而他的隶书体现的是庄重典雅。他孜孜以求的是“书从印出,印从书出”。他的书法作品具有金石韵味,力透纸背!

5.内蒙古翁旗解放营子乡中心总校校长

刘 玉 内蒙古翁旗解放营子乡中心总校校长。从50年代投身教育事业以来,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1961年就是自治区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近年来他抓住“三个中心,一条主线”加强了学校教育工作。以学校为轴心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联合体,使全乡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1989年以来受全国、全区奖励的个人、集体就达12个之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