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chromatic fiber
热敏变色纤维是指随温度的升高能显示在常温下不同色泽的纤维。即随温度变化颜色发生变化的纤维。
如含金属钛(或铪、锆)的纤维,在常温下呈黄色,加热至300~400℃,变为灰黑色,继续加热至500~600℃时,呈白色,而到1000℃,即变灰白色。
制法是采用界面缩聚将含钛(或铪、锆)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与对苯二甲酸共缩聚,制得分子量为104~106的聚合物,然后溶于适当溶剂中纺丝而得。作测温仪表用的热敏元件等。
获得热敏变色纤维的方法除了将热敏变色剂充填到纤维内部外,还可将含热敏变色微胶囊的氯乙烯聚合物溶液涂于纤维表面,并经热处理使溶液成凝胶状来获得可逆的热敏变色功效。
例如,1988年东丽公司开发了一种温度敏感织物Sway,这种织物是将热敏染料密封在直径3~4m的胶囊内,然后涂层在织物表面。这种玻璃基材的微胶囊内包含了三种主要成分:热敏变色性色素;与色素结合能显现另一种颜色的显色剂;在某一温度下能使相结合的色素和显色剂分离并能溶解色素或显色剂的醇类消色剂。调整3者组成比例就可以得到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微胶囊,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它的基色有4种,但可以组合成64种不同的颜色,在温差超过5℃ 时发生颜色变化,温度变化范围是-40~85℃ ,针对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变色温度,例如滑雪服装的变色温度为ll~l9℃ ,妇女服装的变色温度为l3~22℃,灯罩布的变色温度为24~32℃等 。
英国默克化学公司将热敏化合物掺到染料中去,再印染到织物上。染料由粘合剂树脂的微小胶囊组成,每个胶囊都有液晶,液晶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折射率,使服装变幻出多种色彩。通常在温度较低时服装呈黑色,在28℃时呈红色,到33℃时则会变成蓝色,介于28~33℃会产生出其他各种色彩。目前,默克公司已掌握了精细地调整热敏变色材料的技术,使这种面料能在常温范围内显示出缤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