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认识论

epistemology

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同政见者的文化姿态而出现?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曾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形态而出现,这样一种哲学路径在当代的语境中是否还能继续?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都与我们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直接相关。尽管在当下中国学界的解读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模式较为普遍,但就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科学的认识论。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作些解释。

一、西方近代的以“科学”的姿态而出现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与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近代认识论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在于把呈现在古代的直观和经验世界中的“意见”提升到“知识”的水平。由于受到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认识论不但把自然,而且还把社会都看成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一本书,因而把认识论奠基在了普全数理模式之上。再加上笛卡尔前两个沉思的革命性意义,这种认识论就被解读成了从一个绝对本原出发的逻辑演绎过程。客观地说,这种认识论的确是有较大的缺陷的。它把自然界,尤其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人与物解读为一种数学符号式的东西,这种把客观对象演变为认识对象的过程,由于没有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对象被符号化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没能把认识论建立在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因而必然呈现出与人的生活世界和直观世界相脱离的特征;同时,由于它不认为解释者自身也处在它所解释的对象之中,因而的确无法面对海德格尔所说的理论的“欺瞒”和“理论的总主宰”的问题。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从古代的经验直观世界,到近代的认识世界的发展,都应该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飞跃,我们不能因为它从结果方面来说具有主体中心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的缺陷,就从根本上否定认识论阶段的理论意义。

而一旦站在越出认识论的思维层次上来理解克服近代认识论缺陷的问题,那就很容易走向现代西方的那种存在论哲学,因为最简单地克服就是放弃,就是转移理论场地,但游历过黑格尔思想的人都知道,放弃毕竟不是扬弃。海德格尔式的存在论哲学用强迫遗忘的办法,放弃了近代认识论业已取得的理论成就,同时也放弃了对现实生活的理论反思。因为认识论在某个发展阶段不自觉地投入了资本和拜物教的怀抱,就根本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的思路,这多少有点因噎废食。在海德格尔希望通过撇开寻常意识,走向哲学意识,通过放弃理论反思,走向存在理解的地方,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走出的是全然不同的思路。在马克思看来,寻常意识不是想撇开就能撇开的,它作为一种思想观点,是根植于社会经济的现实之中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形态。近代认识论的主体中心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观念,是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实践紧密相关的。因此,这种寻常意识并不会因为作为精神守护人的“哲学家”想撇开它就会自愿离开的,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必须对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进行科学的认识并进而对之进行科学的批判,才可能使“现实的个人”走出足以产生上述那种寻常意识的社会现实,并进而真正实现人的存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是其存在论的承载之物,认识论是其哲学的根本,存在论因为认识论而有意义。

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科学认识论也应该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从表面上看,这一说法似乎是不成立的,因为马克思哲学似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存在论形态之建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谈的是自我意识,在《莱茵报》期间谈的是国家理性,这些都是与人的生存的哲学主题不相一致的,而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谈论的是人的劳动实践,即把人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劳动过程,他还用这种劳动过程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这颇有些海德格尔式的撇开寻常意识走向哲学意识的味道。至于马克思在这之后的思想演绎,则被界定为在廓清了哲学的存在论轮廓之后所进行的历史观及经济学的探索。我以为,这种观点可能无法面对以下问题:马克思曾明确地说过,他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做的工作是“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1](P10)。从《形态》的文本内容来看,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显然包括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内。另外,马克思在《形态》中是大讲唯物主义的经验现实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可能再去承认“撇开”现实异化劳动的那种理想化的生存性劳动实践的,也就是说,哲学的理想化的、抽象的存在论形态在《形态》的语境中是必然会被超越的,而超越它的恰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如果有学者说,马克思在《形态》中所讲的已经是历史观了,已经不再是哲学了,哲学所起的功能只是给历史科学厘清前提,那么,有一个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以一般性的、笼统的人为核心的生存论哲学如何可能给强调工人、资本家之间的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厘清理论前提?如果这一点在《形态》中看得还不是很清晰的话,那么,在《资本论》中,这一思路的不可能性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按照上述逻辑,马克思在《手稿》中所建构的生存论哲学应该是能够给《资本论》中的经济学批判理论厘清理论前提的,但事实恰恰相反,仅仅围绕人与自然界来展开的劳动的线索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线索。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这种劳动只是“一个幽灵”、“一个抽象”,“就它本身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2](P921),所有的劳动过程都是物质形式与社会形式的统一,它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生产这些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因此,这里决不只是一个笼统地关注人和自然界如何获得意义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通过对当下的社会关系进行科学的认识和批判并进而使现实的人们走出当下困境的问题。马克思当时的庸俗经济学家就是通过隐去社会关系的线索,通过把在生产中以财富的各种物质要素作为承担者的社会关系,变成这些物本身的属性的方法,来使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变成为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的。面对这个“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马克思所做的不是“撇开”它,并使哲学“循入一种漂浮的宗教语态和情态”(卡尔·洛维特在批评后期海德格尔哲学时所说的话),而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解魔和反颠倒,使它的内在矛盾的本质得以呈现出来。这明显是一条科学认识论的哲学道路。

如果承认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在社会生活的边缘敲敲边鼓的激进式的纯粹的主体文化,那么,有理由承认,以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方法为核心的科学认识论正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它并不因为自己以认识论为哲学主线而感觉低人一等,或者感觉不像一种现代哲学,相反,它以此而自豪,因为,当现代西方的存在论哲学面对资本或工具理性的挤压而致力于在主体文化的一角保持一片纯净的天空的时候,它所做的却是完成对资本的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200302

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内容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及在想与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实践及其作用

内容原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

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生产实际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试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做到

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的

改造世界。

4.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内容原理: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提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着眼与科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5.认识的根本任务

内容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方法论: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内容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界一个层次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坚持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观点。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内容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要起主体作用。总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要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8.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内容原理: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无论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方法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第一节认识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

前提出发,贯彻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坚持反映论原则

2、唯心主义认识论以意识的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贯彻了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坚持先验论原则。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定义

可知论:是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反映论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否认人能认识世界或能彻底认识世界,其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

只有马哲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定义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都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本对立。

但也有本质区别:

A、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社会实践考察认识问题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B、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物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因而是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是机械反映论。

不同:辩证唯物认识论:

A、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B、把辩证法运用到反映论,揭示了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能动革命反映论。

1、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①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应的客观性。

②能动的反映也具有创造性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活动。

③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于创造的统一,否认其摹写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其创造性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形式,关系

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是是简和认识的纵观。

认识主体的属性:1自然性,2意识性,3社会性,4实践性

认识主体的基本形式:1个人主体,2集团主体,3类主体

主体和主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主体包括主观。

认识客体的属性:1客观性,2对象性,3社会历史性

认识客体的形式:1自然客体,2社会课题3精神客体

客体不等于客观。

二者的关系:

1、认识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

识关系。

2、二者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认识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即实践关系,这是人事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3、二者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二、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A、它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它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它是处理人与人之家关系的活动。

(二)、科学实践也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探索性常识的实践活动。

实践包含试验,试验时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作用)及其意义。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或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与人的实践需要相关的事物才成为人的认识对象;

②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并阐述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直接经验:是人们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上或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①承认知识来自实践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

②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③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①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接受书本知识。

②对每个人来讲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亲自去实践,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得来的,所以一个人不仅要实践并且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为什么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给回答新问题提供了有关的经验材料;

③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认识会把实践引向失败。

(三)、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我们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一切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同时又要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及意义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形象性。内容是:现象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意义:

割裂二者的统一,片面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论认识是经验论,片面夸大理论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是唯理论,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又要重视唯

理论反对教条主义。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1、要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要经过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一)、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意义(或由理性认识向实

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达到;

2、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检验,修正和丰富发展理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回到(指导)实践的条件和途径(

1、回到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2、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5、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简答或论述或为什么说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

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人的认识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主观意义:认识受到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一个正确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①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是曲折,发展,不断升化的过程;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对社建的认识并没有完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认识的无限发展

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必然是无限发展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无至穷,是认识的总规律。

(三)、实践和认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其具体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实践中相符合;

2、其历史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全面发展,必须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

3、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认识超越或落后实践发展,必然导致“左”、“右”倾错误,“左”倾是主观超越客观,认识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右”倾是主观落后客观,认识落后历史发展阶段。

四、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学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

3、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三节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要坚持真理一元论,反正真理多元论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在广度上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扩展;第二、在深度上,任何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

深化。

(二)、二者的关系及意义:

1、二者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意义:

1、马列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要坚持马列主义,他也具有相对性,所以要发展它,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以既要坚持他,又要发展它,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论的错误。

2、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的命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机,力量之源。

3、马列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体制,这是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体理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1、二者是对立的,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谬误是对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歪曲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范围内,二者有着原则的界线和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

二者的联系:1、二者是统一的,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二者的关系:1、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范围内)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①真理是具体的,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其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就转化为谬误;②真理是一个过程,如果认识落后或超越事物发展阶段,

真理就变成谬误;③真理是全面的,完整的,如果把对客观对象某一侧面的反应,当作全体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谬误向真理的转化是:①谬误回到他适用条件和范围就是真理;②从认识过程看谬误是正

确认识的先导;③在批判谬误过程中获得和发展真理;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考试重点。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实践为什么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在于它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其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是主观自身和客观实际都办不到的。

2、实践的特点在于它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它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标准的辨证法(或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不确定性或相对性)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以及坚持它

的意义(或两者的含义及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从落后观念和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关系:二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意义:1、背离它们就产生失误;2、坚持它们就会取得成就;3、只有继续坚持它们才能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