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用来代替的词语。如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逝世”、“升天”之类;把“上厕所”说成“方便”等;还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等。

中国古代的避讳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人风”其实就是“民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民”字,所以这个字就不能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微贱,曾做过和尚和乞丐,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怕别人体积,因此有一种变态的心理,只要一有人提到这两个词,哪怕只是相关的或者只是同音的,他都会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例如常州蒋镇《贺圣旦表》中有“睿性生智”之语,本是颂扬的话,却因为“生”和“僧”音近,就被认为是在讽刺皇帝当过和尚,因此受到了惩处。

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岛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干”“赊”“折”这些字眼。仿佛这些词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说出来就会导致灾祸的降临。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也需要避讳,例如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死”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