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七九三年十二月土伦战役以后,法兰西共和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日益好转,差不多各条战线都不断取得了胜利。一七九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在比利时的弗勒吕斯,法军又一次大败反法联盟的军队。尽管国内并不平静,在七月二十七日发生了“热月政变”,国民公会中的大资产阶级与阴谋分子相勾结,夺取了政权,逮捕并杀害了雅各宾派主要领导者罗伯斯庇尔兄弟等革命人物,但是,由革命人民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队,仍然在反对外来干涉有的战争中显示了力量,使反法联盟的军队一再受挫和失败。一七九五年,普鲁土和西班牙终于退出联盟,同法国签订了巴塞尔条约,接着,荷兰也与法国缔结了海牙条约。到一七九六年春,年轻共和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劲敌,主要就是实力依旧雄厚的奥地利军队了。
为了彻底打败欧洲的第一次反法联盟,完全解除外来的军事威胁,法国督政府决定,要在一七九六年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的进攻目标是奥地利军队,理想的战场是在德国的南部和西部。为此,法军统帅部提出了一个钓形突击的作战方案,计划派出两路大军,分别由茹尔当将军和莫罗将军统率,在莱茵河一线展开,同时向东推进。矛头指向奥国首都维也纳。
历史评论:
一七九六年四月在皮埃蒙特取得的胜利,对于拿破仑来说,是他征服意大利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这些战役中,拿破仑基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击败了在兵力上居于优势地位的奥—撒联军,创造了资产阶级军事史上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卓越范例。实践表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作战方法,较之欧洲封建军队国循今旧的作战方法,有着无可争辩的优势。皮埃蒙特之战,正是拿破仑运用这种新的作战方法的成功尝试。
皮埃蒙持的作战证明,拿破仑具有指挥战役军团和驾驭一场战争的足够才能。他对敌情的正确判断,对主要突击方向的选择,亲临前线的作战指挥,对于胜利的取得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说,在土伦战役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炮兵指挥官,那么,在皮埃蒙特的作战中,他就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炮兵专家,而且是一个杰出的统帅了。他不仅善于将战役的各个阶段巧妙地衔接在一起,而且善于按战略与政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赢得整个战争发挥着实际的作用。所有这些,对于一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统帅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法军在皮埃蒙特作战的胜利,使整个北意大利战场的形势有了很大改变。被称为北意大利天然屏障的阿尔卑斯山已经失去屏障作用了,对法国南部边界经常构成威胁的一个强国已经消失了,为了对付法国而拼凑起来的一支强大联军终于瓦解了。现在,拿破仑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剩下的奥地利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