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БМД伞兵战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该车1970年开始装备苏联空降部队,1973年11月首次在莫斯科阅兵式上展出,1979年苏军在

阿富汗战争中曾大量使用。

苏联每个空降师装备有БМД伞兵战车330辆,每个空降团有109辆,其中90辆为基本型,10

辆为指挥车,有9辆无炮塔。该车可以机降也可伞投。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采用焊接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舱门前面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

成红外夜间驾驶仪。车长在驾驶员左后侧,旁边有电台和陀螺罗盘。前机枪手在驾驶员右后侧,

有2个ТНПП-220潜望式瞄准镜,便于2挺7.62mm的ПКТ机枪瞄准,机枪和瞄准镜用四联杆机

构连接,2挺前机枪分别位于车辆前部两侧。在炮塔前部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的舱盖,在左侧有1个固定式的前视潜望镜,但位置稍靠左侧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右边。

炮塔与БМП步兵战车上的相似。炮手有4个潜望镜,左右两侧各有1个;另2个在炮塔左侧

向前开启的单扇舱盖的前面。除潜望镜外炮手还有1个1ПН22М1单目昼夜潜望式瞄准镜,位于炮塔顶部的左侧,昼间放大倍率为6×,视场为15°;微光夜视部分的放大倍率为6.7×,视场为6°,夜间最大视距为400~900m。在炮塔右侧有1个白光探照灯,但也有些车辆在该位置上安装红外探照灯。

主炮为1门73mm的2A28低膛压、短后坐长度的滑膛炮,炮重115kg,弹药基数40发,用位于炮

手右后方的自动装弹机装弹,当1发炮弹发射后,火炮回到3°30′的仰角位置。配用的弹种为定

装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初速400m/s;当采用СПГ-9重型反坦克火箭筒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习

行速度为665m/s,直射距离为800m,最大射程1300m。火炮俯仰和炮塔驱动均采用电操纵,必要时也可以手动操作。

在主炮右侧有1挺7.62mm并列机枪,用弹带装弹,弹药基数为2000发。在炮塔的吊篮内有废

弹壳搜集袋。炮塔内有通风装置用于排出火药气体。

炮塔上方有赛格(Sagger)反坦克导弹的单轨发射架,除待发弹外,炮塔内还有2枚,用装填

轨通过炮塔顶部前面的孔口再装弹。导弹的发射操纵装置在炮手座位的下方,发射时拉开手柄,

将操纵装置松开,然后固定在炮手两脚之间,由炮手用控制手柄控制导弹飞行,射程为500~

3000m。

该车采用6V水冷柴油机,功率为221kW(300马力),传动装置为手操纵的机械式变速箱,有5

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行动部分采用液气悬挂,有5对小负重轮和4对托带轮。液气悬挂可调整车底距地高,可调范

围为100~450mm。

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行驶时用车体后部的2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在入水前将车前的防浪板

升起,排水泵工作。

载员舱在车体后部,有载员6人,有1个向前开启的顶舱门,系车内载员唯一的出入口。在该

舱顶部有1个ТНПО-170潜望镜用于观察。车内的标准设备有陀螺罗盘、发动机预热装置、烟幕施放装置、三防装置、以溴化乙烯为灭火剂的中央灭火系统以及空投用的定位系统和无线电信号装置。空投定位系统和无线电信号装置供伞兵空投到空投地区时判定自己的方位和彼此间进行联络。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该车投产后不断进行改进,主要是用塞子(Spigot)反坦克导弹取代原来的赛格反坦克导弹,

并将轨式发射改为筒式发射;外挂辅助燃料箱以增大行程;用凸起的通风窗盖取代原来的方形三

防通风窗盖,以改进通风滤毒性能;采用新型负重轮;进水口有用于阻挡泥沙的格栅等。

性能数据

型号БМД

乘员7人

战斗全重10000kg

单位功率22.10kW/t

单位压力59.84kPa

车长5.400m

车宽2.630m

车高1.620~1.970m

车底距地高0.100~0.450m

履带着地长2.840m

履带宽230mm

最大速度

公路70km/h

水上10km/h

燃料储备300L

最大行程320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0.8m

越壕宽1.6m

发动机

类型6V水冷柴油机

功率221kW

传动装置

类型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5/1

悬挂装置类型液气式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型号73mm/低压滑膛炮/2A28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前射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反坦克制导武器类型/数量赛格或塞子反坦克导弹发射架/1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40发

机枪弹200发

导弹数量3枚塞格或塞子

炮塔驱动方式电、机械

炮塔旋转范围360°

火炮俯仰范围-4°~+33°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

车体均质/15mm(最大)

炮塔均质/23mm(最大)

电气系统电压24V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