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端服:盛行于先秦两汉的一种士人礼服。为上衣下裳制。因为先秦布幅宽为二尺二(约合50cm),裁剪这种礼服上衣共用布六幅,每幅二尺二,正好是六幅正方形。正方形在彼时曰“端方”,后来引申为端直方正的君子风范。端服根据颜色可分为玄端(玄色)、素端(白色)等。其中,玄色的端服——玄端,是先秦祭服体系中的一员,为天子、公卿的燕居服(常服类),士人的祭服、婚服。

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马端临《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云:“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如图:士玄端(端服的一种)概貌(原创绘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