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回归年运行一周,从春分点回到了春分点,地球上就表现为寒、暑季以及生物生息,昼夜长短等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古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把寒暑变化和农事活动与太阳位置联系了起来。在黄道上取3于赤道相交的一点为春分点节由于黄道赤道有一个23度的交角,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位置——太阳在黄道上通过这一点从赤道以南走向赤道以北。以春分点为起点,移动的太阳位置用黄经来表示,沿黄道由春分点向东度量,从0度到360度。将黄道分为24等分,每份15度,叫做一气,24份统称24节气。其中12个称节气,另外12称中气。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分至的认识,战国末期有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秦汉初以八节(2分2至)注历,到西汉颁行太初历,历书开始注记24节气,并采用无中置润法(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 本网站给出历代分至八节的科学计算结果,可与历代历书比对研究,由此可了解其时对太阳运动的认识,岁首、闰月的设置及二十四节气推步的精度程度。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太阳位置关系如下:
节气 太阳黄经 中气 太阳黄经 中历月份
立春 315° 雨水 330° 正月
惊蛰 345° 春分 0° 二月
清明 15° 谷雨 30 三月
立夏 45° 小满 60° 四月
芒种 75° 夏至 90° 五月
小暑 105° 大署 120° 六月
立秋 135° 处暑 150° 七月
白露 165° 秋分 180° 八月
寒露 195° 霜降 210° 九月
立冬 225° 小雪 240° 十月
大雪 255° 冬至 270° 十一月
小寒 285° 大寒 300°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