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德钦寺”、“德谦寺”、“德欠寺”,“德缠寺”、“德禅寺”等,藏语称“拉莫德千群科林”,意为“拉莫大乐法轮洲。位于尖扎县治马克唐镇西南15公里,在今能科乡西 1华里处。整个寺院藏于山坳之中,周围青松环绕,农田层层,环境幽静舒适,风光秀丽如画。
该寺由拉莫三世所创建,故一般称“拉莫德千寺”。该系统第一世措尼嘉措,本西藏达孜县拉木村人,早年学经于哲蚌寺郭莽扎仓和下密院,后奉三世达赖之命来青海传教,受到土默特部火洛赤的支持,献给他位于今尖扎县由阿坝·多杰桑布所建阿哇绛曲林寺,后去世于今贵德县木于扎仓寺。二世罗哲嘉措(1610一1659)系火洛赤之子,于清顺治三年(1646)创建尖扎古鲁寺,因在信教群众中颇有威望,曾调解喀尔喀和厄鲁特蒙古以及化隆巴燕与卡力岗部落间的纠纷,得到顾实汗和巴图尔等人的赏识,均奉为上师,献给今化隆县境内的角扎、格许等部落属民和格许寺。罩世阿旺罗桑丹贝坚赞(1660 —1728),出生于贵德,曾学经于哲蚌寺郭莽扎仓,清康熙十九年(1680)从西藏返回后,以戴青帛全为施主,征收贵南茫拉川、沙沟及同德县境内巴曲河流域以东,化隆巴燕以西广大地区的僧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成德千寺,并从古鲁寺迁来显宗学院。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世拉莫去北京,清朝颁发“察罕诺们汗”诏书,并封为扎克喇嘛。康熙五十三年(1714),七世达赖来塔尔寺驻锡,三世拉莫为达赖喇嘛的受戒堪布和主要经师之一。自此,他与七世达赖关系极为密切,七世达赖后来封他为“阿齐图诺们汗”。清雍正年间罗卜藏丹律事件后,清设青海蒙古二+九旗,拉莫三世为察罕诺们汗旗一等台吉大喇嘛,成为贵南、同德西部、贵德南部、尖扎、泽库、化隆西部以及海北海晏地区的政教双重统治者,一般称 “察罕诺们汗”,汉译为“白佛”,藏译为“夏茸尕布”。该系统共传八世,四世罗桑图登格勒坚赞(1729一1796)、五世潘代旺秀克尊嘉措(1797一1873)、六世阿旺却珠丹贝坚赞(1832一1873),均有一定建树,七世根敦丹增诺尔布(1873 —1927),于民国初年受封为“广大明智汗王”,赐有90两重的虎头银印和“永安寺”匾额,1916年新建贵南托勒寺和查那寺,1922年维修西宁大佛寺。八世罗桑洛柔丹巴嘉措,海檀镉癫柯涓窠迦耍秩吻嗪J∪舜蟪N岣敝魅巍?
德千寺是尖扎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西宁府新志》载有“黄教喇嘛287名”,《青海记》记有102人。该寺在1958年前建筑面积约200亩,有大经堂2座173间,大小佛堂26座,活佛昂欠24座,僧舍115院1725间,共有耕地2094亩,牛4031头,马307匹,羊1664只,园林1800多亩,寺僧115户522人。寺僧来自尖扎、海晏、共和、贵德、化隆等地,以藏族为主,亦有少数蒙古族、土族和汲族。寺内文物颇多,最出名的有 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灯、历代活佛灵塔等。1958年后和 “文革”期间,除智干、玛卡古雪、塔秀、夏玛尔等活佛昂欠和30院僧舍外,其他建筑拆毁。1980年4月批准开放,现重建经堂1座,昂欠6院,僧舍76院(包括维修30院)228间,有寺僧76户158人(其中活佛1人,名坚赞),耕地13亩,树林 88亩,马1匹,牛60头。
历史上德千寺属寺众多,传有40多座,据不完全统计,现尚存有31座属寺,即今尖扎县的古鲁寺、俄让寺、结什当寺、阿哇寺、桑主寺、拉日寺、宗囊寺、昂拉赛康寺、洛多杰扎寺、噶卡寺、尕布寺;今贵南县境内的塔秀寺、托勒寺、查那寺;今贵德县境内的荣一寺、铁瓦寺、拉扎寺、加毛寺、尼尔寺、加卜查寺、周屯寺、贡赛寺、香毛切寺、卷木寺、却毛寺;在今化隆县境内的格许寺和若索寺;在海晏县境内的白佛寺和麻皮寺;在惶源县的福海寺等。
德千寺还以转世活佛众多而出名。传说活佛最多时达到51 人。据1955年统计材料,当时除寺主夏茸尕布,尚有赛赤佛、智干仓、塔秀佛(海北蒙古族,现任刚察县政协副主席)、夏玛尔佛(海晏县完加村人,1987年卒)、羊卷佛(同德县尕什玉部落人,1958年卒)、玛卡佛(刚察县豆秀部落人,1954年卒)、噶日玛佛(尖扎县央知部落人,1961年卒)、加吾佛(尖扎县能科浪让村人,现任尖扎县政协副主席)、央直佛(尖扎县羊直村人)、豆乎佛(化隆县苏乎村人,1958年卒)、刚察佛(海北刚察人)、李加佛(共和县羊让部落人,1955年卒)、莫乎干佛(天峻县莫乎村人,1958年卒)、拉德佛(尖扎县羊直村人,1956年卒)、洛群佛(尖扎县岗毛部落人)等18名活佛。其中,白佛(夏茸尕布)、赛赤和智干仓是全寺三大活佛系统,统领全寺政教大事,有权任免法台、僧职人员,检查其教规的执行情况。赛赤活佛源自甘丹寺第四十四任赤巴罗哲嘉措(1635一1688),其转世罗桑丹贝尼玛。1689一 1762)曾获拉然巴格西学位,1734年应诏赴京,雍正帝赐“禅师”印,成为掌印喇嘛。清乾隆九年(1744),奉命修建北京雍和宫,次年在雍和宫设神变祈愿法会,成立显宗、密宗、医学、声韵等4个经院。自他起,历代赛赤亦为清代驻京呼图克图,在京驻福祥寺。罗桑丹贝尼玛还是一位出名的学者,一生著述颇多,主要有《般若辨析》、《羯磨仪轨疏圣教明灯》、《普贤行愿经疏解脱入门》、《弥勒行愿经疏解脱道明炬》、《玛鸠拉仲能断法广论》、《百论》等,凡4函,刻有木刻行世。未世名华藏,化隆县多加村人,1958年卒。智干仓一世罗桑扎西。(1647一1713)与拉莫三世同学经于西藏,协助拉莫三世修建德千寺,并任该寺第一任法台。二世罗桑丹增嘉措(1716一1781),曾于1734至1781年任德千寺法台48年,足见其地位之尊。末世智干仓,海晏达玉部落人,现为祁连县八宝乡干部。
德千寺原有一整套行政、宗教组织机构,该寺的干巴会议为全寺的最高行政组织,讨论决定寺内外大事、新僧的吸收等,下设法台、正副僧官和干巴若干人(一般15人)。法台从寺内有权威的活佛中选任,1至3年一换,代表寺主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僧官则由三大活佛和法台指定,任期1年,负责教规的执行与处罚等;干巴主要协助法台监督执行宗教法规,处理具体事务,新增入寺比较严格,一般先由于巴会议批准,请一活佛剃踱出家,授给法名,念经祈祷,讲明教规。进行入教仪式的,随自拜的经师学经。7岁始入经堂扎仓,须向僧官敬献哈达和土布2尺,烧香点灯,叩首3次,经僧官登记入册,才成为正式僧人。12岁后请活佛授沙弥戒,20岁后授比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