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山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鲢鱼山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中部之北岸,西距秭归旧城约6公里,遗址南临大江、北依高山,东西均有山涧横流。因该处形似鲢鱼而得名。

考古过程1958年和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此遗址作过调查和试掘,1981年,湖北省博物馆又一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遗址东西长80、南北宽50米,层堆积厚1米。以夏商文化遗存为主。

出土文物采集遗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陶器比较粗糙,以褐陶为主,还有黑陶、灰陶、红陶和掺炭陶。主要纹饰为交错粗绳纹、细绳纹、方格纹,还有划纹、弦纹等。器形主要有敛口罐、侈口罐、直领罐、壶、盆、豆、鼎足、灯座形器等。石器主要为打制石器,比较粗糙。器形有石斧和刮削器等。

年代从鲢鱼山遗址的文化内涵看,其陶器以敛口罐、侈口罐、灯座形器为特征,应属早巴文化遗存。时代为商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