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又译为古腾堡面 Gutenberg discontinuity)。该不连续面是1914年由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Gutenberg)首先发现的,它位于地下2885km的深处,首先是发现距震中11500~160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地震波的阴影区,解释为存在地核,其次是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波存在一次由13.6千米/秒突然降低的截面,而横波则突然消失了。后证实这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该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面。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由7.23km/s向下突然消失。并且在该不连续面上地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又译为莫氏不连续界面 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mantle);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核(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