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主权国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准主权国家的含义已经得到高度自治,并被部分国家和地区承认为主权国家的地区。

现有纽埃、马耳他骑士团、库克群岛、海螺共和国。

另:百慕大等海外领地有时也作为准主权国家对待。 地图上的许多地区都有带括号,或注明“*属****”,这样的地区多半都可以当作准主权国家。

马耳他骑士团是标准的准主权国家。

骑士团是十字军东征期间建立的军事修会组织,他们把中世纪欧洲的传统的骑士阶层和僧侣的纪律、节制相结合,称为“新型的骑士”。建立骑士团最初的目的是保护并照顾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继承遗产、接受赠与以及掠夺,骑士团组织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成为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骑士团的实力差不多可以和那些国王们相提并论。他们作为独立的军事力量,不受任何一个国家节制,只接受教廷的命令——事实上教廷对他们基本上也只有名义的领导权。

医院骑士团,俗称马耳他骑士团,全名是耶路撒冷圣若翰医院独立国军事修会,又称罗得圣若翰医院独立军事修会及马耳他骑士会。

从它那长而拗口又几经更迭的名字中,也颇能看出几分历史的悠久及在往昔岁月中其所辖的领地,他是由一名意大利籍的本笃会士于1048年在耶路撒冷的一家收容所医院内创立的,因奉洗者若翰为主保圣人(与天主教有关的每一个团体都有主保圣人,比如中国教会的主保就是耶稣的养父大圣若瑟),故称耶路撒冷圣若翰骑士团,平时为伤患者及病人服务,加入者除须像其他修会的会士一样在天主台前发“听命,贞洁,神贫”三愿之外,并号召用铁血保卫圣地。

1120年改为修会,尽管他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俗人宗教修会,但其仍是西方世界公认为仅次于本笃会和奥古斯丁会的大修会,中世纪时,其领土非常辽阔,最盛时包括罗得岛,塞普路斯和马耳他岛,他也是最早脱离当地主教管辖而直接隶属于教皇的宗教修会之一。1189年圣地失陷后,总部迁至塞普路斯,后又迁到罗得岛。1789迁至马耳他,自此之后改称马耳他骑士会。

最后迁至罗马,改为现在的名字。今天,这个骑士团的总部设在罗马城内紧靠斯帕尼亚广场的孔多迪大街,其总团长弗拉安杰洛‧德莫亚那。迪科罗尼亚则住在阿文迪拉街骑士广场的一幢别墅内。目前,这个世界仅存的骑士团国家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最新统计表明,承认他的国家已达近五十个。

在中世纪,骑士团的工作中心是照顾病人,在佛罗仑萨‧南丁格尔创立近代护理制度的前几个世纪,骑士团的医院病房内都挂著“病人至上”的标语。记得在图书馆里看过一本书,上面曾有这样的记载,在骑士团的医院内,病房都很匀称,宽敞,通风。病床上铺著细麻布,病人用银盘子吃著鸡肉,而骑士们自己则在一间有点恶臭的狭小房子里吃山羊肉,用的是锡铝合金制的盘子。虽然听起来有点窝囊,但救死扶伤同情弱者,难道不应该为骑士们奉为与热血尚武一样重要的信条吗?

现在的骑士团,依然通过展开扎扎实实的活动去影响世界。他们的活动包括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地兴建及开办医院与各种医疗保健中心,为来自欧洲各基地医疗中心的伤员提供护理和急救物资,为难民进行救济工作等。骑士团的最高领袖是总团长,他在一个委员会的协助下负责管理整个骑士团。骑士团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定期举行的大会。

作为一个宗教修会,马耳他骑士团属于教廷的修会及善会部管辖,但他又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与教皇国保持著外交关系。现今,骑士团的成员约有八千名,其中有普通信徒,也有神甫。骑士团的宗旨是发挥其成员的精神力量,为天主教信仰和教廷服务,并从事慈善活动。

中世纪的马耳他骑士团只有一个等级,由法定的骑士和专业神甫构成,他们履行三大愿誓,一般来说,专职的行政人员总是从这一等级中产生的。在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十六世纪,产生了由分会骑士和正义的捐赠者所构成的第二等级,他们承诺在有生之年要为宗教信仰的完善化和骑士道的尊严奋斗不息。

近世产生了第三等级,由在俗信徒和在俗神甫构成,主要为女性,他们中有很多是在中世纪获得勋章的人,如“骑士和荣誉与虔诚的贵妇人”、“骑士和恩惠与虔诚的贵妇人”等等。晋升到骑士等级的成员,必须有确凿证据说明他们是贵族出身,平民出身的人只能为士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放宽了标准,但迄今为止,仍以出身作为等级评定的主要凭据。

至于热罗建立的医院修会,后改名圣墓骑士团,则是另一个古老但非常特殊的修会,他在教廷的庇护下献身于保护圣地的事业,帮助培养对教廷和教皇本人的个人忠诚,其侧重点和马耳他骑士团则又有不同了。

三大骑士团中最早成立的是圣约翰骑士团,通常被称为医院骑士团,它一直延续至今,称为马耳他骑士团。第二个成立的是圣殿骑士团,它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最显赫、力量最强大的骑士团,不过下场也最惨。最后一个成立的是条顿骑士团,它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德意志贵族。在耶路撒冷期间条顿骑士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它后来回到欧洲,在德意志东方殖民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纽埃【面积】 陆地面积260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390平方公里。

【人口】 1857人(2001年)。另外,有18474人居住在新西兰。属波利尼西亚人种。通用纽埃语和英语。岛上75%的居民信奉埃克利西亚纽埃教,10%信奉摩门教,5%信奉罗马天主教。

【首府】 阿洛菲(Alofi),居民约900人。

【国家元首】 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女王代表系新西兰总督迈克尔·哈迪·博伊斯(Michael Hardie Boys)。

【行政划分】岛上共有14个村落。

【简况】

位于南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纽埃岛是世界第二大一座正在上升的环形珊瑚礁,被称为“波利尼西亚之礁”。位于新西兰东北方向2400公里处。北距萨摩亚约550公里,西距汤加约480公里,东距库克群岛的拉罗汤加岛900公里。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7℃。

10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亚人到此定居。1774年英国人发现纽埃岛。1900年成为英国“保护地”。1901年作为库克群岛的一部分归属新西兰。1904年单独设立行政机构。1974年10月19日实行内部自治,同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纽埃政府享有完全的行政和立法权力,防务和外交事务由新西兰提供协助。新西兰政府在纽埃派驻一名高专。纽埃人同时享有纽埃和新西兰双重公民身份。

【政治】 纽埃实行内部自治后,该岛政治领袖罗伯特·雷克斯(Sir Robert Rex)担任总理直至1992年去世。1993年大选,法兰克·路易(Frank Lui)当选总理,1996年大选蝉联执政。在1999年大选中,反对党纽埃人民党获胜,桑尼·拉卡塔尼(Sani E.L. Lakatani)任总理。2002年5月,纽埃举行大选,人民党蝉联执政,原副总理扬·维维安(Young Vivian)出任总理。

【宪法】1974年10月19日,纽埃实行内部自治并颁布宪法。宪法规定,由内阁制定政策和管理纽埃,总理由议会推选,任期3年,可连任。

【政府】内阁由总理和总理从议会挑选的3名议员组成。本届政府于2002年5月组成。主要成员包括:总理兼外交、纽埃公务委员会、法律、社区事务、艺术及文化、人口发展及侨务、宗教、妇女、青年和体育以及私有部门发展部长扬·维维安(Young Vivian);副总理兼经济及计划发展和统计、纽埃发展银行、邮政、通讯和信息产业、集邮局及铸币、民航、警察和移民部长桑尼·拉卡塔尼(Sani E.L. Lakatani);财政、海关和税务、旅游教育、卫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气象和气候变化以及司法、狱政部长托克基·塔拉尼(Toke T. Talagi);公共工程、农林渔业、行政服务及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纽埃能源公司及燃料、港口服务、纽埃广播公司部长比尔·莫土富乌(Bill V. Motufoou)。

【政党】纽埃人民党(Niue People's Party):1994年由扬·维维安与拉卡塔尼共同建立,系纽埃第一个政党。现该党为执政党,领袖为总理维维安。

【经济】 自然资源贫乏。主要产业为农业、旅游业和渔业。经济上严重依靠新西兰援助和侨汇。人口外流严重。近年来,政府致力于国家的经济独立,采取发展私营部门、旅游业和出口业,削减政府工作人员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670万新元。人均GDP为9554新元。2001/2002财年,预算赤字31.8万新元。使用新西兰货币。1新元=0.42美元(2001年)。

【对外关系】 纽埃同新西兰自由联系。如纽方要求,新西兰有义务帮助纽埃处理其外交和国防事务。新西兰向纽埃派有高级专员。1981年纽在新西兰奥克兰市设立总领事馆。1997年,新西兰总督博伊斯和外交贸易部长麦金农先后访纽。1998年纽总理路易访新。1999年,新外交贸易部长麦金农再次访纽,纽总理拉卡塔尼、副总理维维安分别访新。2000年,新外交贸易部长戈夫访纽,纽总理拉卡塔尼再次访新。

纽埃是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的正式成员。出席英联邦国家地区会议。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加入世界粮农组织。2000年签署了科托努协定(其前身为洛美协定)。

库克群岛属新西兰。有的地方也将其作为普通国家对待(既不是联合国成员国、也不是联合国观察员国)。

[国名]库克群岛 (The Cook Islands)。

[面积]240平方公里,由15个小岛组成。

[人口]1.38万(2003年)。另约有4.7万人侨居新西兰,约1万人侨居澳大利亚。库克毛利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占92%,欧洲后裔占3%。居民69%信奉基督教新教,15%信奉罗马天主教。库克公民均持新西兰护照。

[语言]通用库克群岛毛利语和英语。

[首都]阿瓦鲁阿(Avarua),位于拉罗汤加岛(Rarotonga)。

[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代表弗雷德里克·古德温(Frederick Goodwin),2001年2月9日就任。

[重要节日]8月4日为宪法日(国庆日)。

[简史]毛利人为原住民。1773年,英国海军上校库克船长探险到此地,以“库克”命名。1888年成为英国保护地。1901年6月成为新西兰属地。1964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宪法。1965年8月4日宪法生效,实行内部完全自治,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防务和外交由新西兰负责,但只有应库克政府的要求,新才可以采取行动。1989年,新西兰政府致函联合国,声明库有完全的宪法能力自主处理其对外关系和签署国际协定,希国际社会将库作为主权国家对待。

二、内 政

[议会]两院制。上院为酋长院,1966年成立。由代表各岛的20名酋长组成,主要职能是就土地使用和传统习俗向议会和政府提出建议。现任酋长院院长玛丽·阿利基(Maire Ariki,女)。下院为立法大会,由普选产生的24名议员组成。议会任期4年。本届议会2004年12月大选产生。议长为诺曼•乔治(Hon.Norman George)。

[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本届政府由新民主党和库克群岛党于2004年12月联合组成,内阁由总理、副总理和4名部长组成。总理兼教育部长吉姆·马鲁莱(Hon.Jim Marurai),副总理杰弗里•亨利(Hon.Geoffrey Henry)。

[政局]本届政府是过去五年来成立的第五个联合政府。现任总理吉姆·马鲁莱2004年12月宣誓就职。

[重要人物]吉姆·马鲁莱,曾任中学校长。1997年作为新联盟党候选人通过补选首次进入议会。1999年6月大选中当选议员并在联合政府中担任内阁部长。同年11月在民主联盟党-新联盟党联合政府内担任负责公共服务委员会的部长、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2002年2月就任温顿领导的联合政府教育部长,10月任教育部长、兼任负责文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委员会的部长及监察专员。2004年11月随温顿脱离民主党成立新民主党,12月当选总理。

[政党] 主要有:

1、 民主党:1997年由原民主党和联盟党合并成立,领袖为马奥阿特。

2、 新民主党:2004年11月由原总理温顿率部分民主党成员脱离民主党成立,领袖温顿。

3、 库克群岛党:1965年成立,领袖为杰弗里•亨利爵士,1989至1999年任总理,曾于1998年正式访华。现任政府副总理。

三、 经 济

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业,占GDP的一半以上。财政收入主要靠外援。新西兰为库的最大援助国,1997年起每年向库提供624万新元的项目援助。新自2001年起实施援库5年战略,帮助库政府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开发人力资源。2002/2003财年,新向库提供647.2万新元援助。澳大利亚为库第二大援助国。近年来库与欧盟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欧盟承诺两年内在卫生和教育领域向库提供400万新元援助。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向库克提供一部分贷款和援助。

对外关系

四、对外关系

库与1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包括中国、法国、马来西亚、葡萄牙、伊朗、波黑、挪威、南非、西班牙、印度和所有南太平洋国家。库在国外的外交机构有:驻新西兰高专署、驻奥克兰总领馆、驻悉尼名誉领事、驻夏威夷名誉领事、驻奥斯陆名誉总领事。目前,除新西兰向库派常驻高专外,澳大利亚、中国、斐济、法国、印度、马来西亚、挪威、巴新、南非向库派有兼任大使或高专,法国、德国、英国和瑙鲁在库设名誉领事。库是联合国开发署、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成员,是英联邦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准成员国。库还是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岛国论坛、论坛渔业局等地区组织的成员。

海螺共和国海螺共和国性质的政治制度:

海螺共和国是美国境内的自治共和国,2003年6月,联合国宣布海螺共和国为准主权国家。并通过了海螺共和国2003年宪法。

海螺共和国的GDP达到了30556美元!

海螺共和国2003年宪法规定,海螺共和国为民主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为美国总统。总理为美国总统的代表,同时也是内阁政府首脑。由西屿市长兼任。议会为两院制,参议院13人,众议院85人。内阁由总理和37名部长组成。

海螺共和国无正规军队,但有255民巡警。

百慕大群岛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位于北大西洋西部,距美国南卡罗来纳州917公里

面积54平方公里

人口62000人(1999年估计),黑人占60%

官方语言英语

首府哈密尔顿

宗教英国圣公会、主教派教会、罗马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

2009版百慕大群岛元

时区格林威治时间-3

货币百慕大元(与美元等值)

主要城市圣乔治,自由港

1503年西班牙人胡安·百慕大抵达该岛。1609年英国人来此进行殖民。168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是英联邦中最早的殖民地。1941年英国将其中摩根等三个岛群租借给美国建立海空军基地,为期99年。美国海空军基地在圣乔治岛上。金德利机场是空军基地和国际航线机场。1960年美国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1957年英军撤走。1968年获得内部独立。

北大西洋西部岛群,在北纬32°18′、西经64°-65°,距北美大陆约928公里。百慕大群岛由7个主岛及150余个小岛和礁群组成,呈鱼钩状分布。百慕大岛最大。仅20个岛有居民。年平均气温21C。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毫米。是世界最北面的珊瑚岛群之一。岛上多火山岩熔,低丘起伏,最高海拔73米。附近水域产鱼和龙虾。工业有船舶修理、小船制造、制药,还有手工艺品等。气候温和宜人。周围海底富石油气体水合物。常有船舶在此附近海域失踪,被称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是著名的世界之谜,有人以为与海底水合石油气的分解有关。主要依赖旅游、国际金融业和保险业。保险和再保险资产超过350亿美元,其规模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因没有所得税,所以是著名的国际“避税地”之一。

一般来说,百慕大的政治及经济一直都是处于非常稳定的状况。当地银行,会计,工商,秘书服务的品质,在所有的境外天堂中,皆是居于领导地位。与新加坡公司一样,每年维持成本较为昂贵,是其主要缺点。由于百慕大是OECD的成员国之一,加上百慕大当地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所以百慕大得成为国际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其境外公司亦广为各国政府及大企业接受。百慕大可谓是世界境外公司的龙头老大。

巴厘伊斯兰公国在爪哇岛佛教王国夏连特拉王朝时代,佛教及印度教开始传入巴厘岛。爱尔?卡首次将巴厘岛与爪哇岛统一,其后经过新柯沙里王朝,1343年爪哇岛印度教王国麻诺巴歇再次统一两地,印度教开始大规模进入巴厘岛,并和原来的佛教进行融合。1515年伊斯兰王国淡目兴起并取代麻诺巴歇,于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巴厘岛,由此开始印度教文明的繁荣。1550年巴图仍贡建立了第一个巴厘岛王国。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来到岛上,据说3个荷兰航海家船只失事后到达岛上,后来能够搭船回国时却只有1人愿意回去,由此也可见巴厘岛的魅力。其后进入荷兰殖民时期。在很长一个时期,殖民者只专注于爪哇岛和苏门达腊的资源掠夺(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贸易,并未将巴厘岛纳入进来。一直到20世纪初,荷兰人决定征服该岛,巴厘岛土著在抗争无效之后,选择大规模集体自杀,1906年登巴萨王室贵族几乎全部自杀于荷兰军队面前(现在登巴萨市政广场的纪念碑即是纪念此事件)。自杀事件经新闻传到欧洲后引发震动,迫使殖民者实行较人道的统治,巴厘岛的传统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够保持下来。2005年5月12日经营电子产业的富商穆罕默德·古斯莱登花25亿印度尼西亚盾买下巴厘岛并声称建立巴厘伊斯兰酋长国,穆罕默德·古斯莱登自称是监国,2006年联合国获准其为准主权国家,穆罕默德·古斯莱登自任埃米尔,当地政治领袖苏西洛·卡邦多马拉任政府首脑。并组织15个委员会和33个部的政府。巴厘实现自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