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国古代为了便于认星和观测,把若干颗恒星组成一组,每组用地上的一种事物命名,这一组就称为一个星官,简称一官。唐宋后也有称之为一座的。但这种星座并不包含星空区划的涵义,与现今所说的星座概念有所不同。三国陈卓把石氏、甘氏、巫咸三家星官合并组成一个283官,共1464颗星的星官系统,为后代天文学家所沿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再将“二十八宿”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命名,即是所说的“四象”又称为“四灵”或“四陆”。可以理解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

说到中国古天文学,就要粗略了解一下“曜”、“垣”、“宿”的意义: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下面对其作简略说明。

五曜——即“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辰星)、金(太白)、火(荧惑)、木(岁星)、土(镇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星球体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则“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所谓的“岁行一‘次’”。由此得名。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得名。另也称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七曜——古代也称“七政”、“七纬”。是我国古代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的合称。是古人以其同时在天空中运动且不同于其它恒星错把太阳、月亮也当成了行星。

“七曜”,在古代所使用比较广泛,李白的《大猎赋并序》中有:“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晋书·卷十一·志第一》中为:“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簿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国外很多地域,类似的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日。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制度,四星期合为一个月。他们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共七层,每层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金、木、土七个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星期日称“日曜日”;星期一称“月曜日”;星期二称“火曜日”;星期三称“水曜日”;星期四称“木曜日”;星期五,称“金曜日”;星期六称“土曜日”;(最早亦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故,西方每星期是以星期日开始计算的,同中国习惯不同。“七曜日”的称法目前在日本被普遍的使用着。

九曜——指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隐曜”,“罗睺”及“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称为“罗睺”。

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另一版本本为:“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之时,“罗睺”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甘露,结果被“日神”和“月神”发现,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甘露,所以他的头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为日、月食的由来。“罗睺”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皆不祥。

西天竺的《七曜攘灾决》(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译传入中国的)中具体介绍了“罗睺”、“计都”两隐曜为:“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计都,遏逻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罗睺”、“计都”在唐末、以至五代时已渐为我国天文学家所重视。

而所谓“隐曜”,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而“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是一种指代。

太阳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的轨迹称“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的轨迹(绕地公转的轨道)称“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在中国“罗睺”和“计都”所指代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另有一以“罗睺”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月球远地点的说法,此说法曾传入日本,现今日本尚存有两幅早期以“九曜”位置占算星命的天宫图。

十曜——(一般是相对少见)“时轮历”中在“七曜”之外,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此处未得详细考证,不过笔者猜测为“计都”),再加“长尾彗星”,合称为“十曜”。

十一曜——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合称“四余”,与“七政”一起合称“七政四余”。“月孛”及“紫气”两曜,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晚一些。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指出,“四余”应出自于《都赖聿斯经》,此书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

“隐曜”是公认“四余”是肉眼不可见的星曜,特殊的情形下,却仍然认为可同“七曜”这样的可观天体一样能够进行观测。除了“罗睺”、“计都”指“月北交”和“月南交”之外,古人认为当有妖孽出现时“月孛”也可以凭视觉观见,“其星为彗星之属”。但不同的是光芒四出,不同于一般只有一条慧尾的彗星,《春秋》记载:“孛见大辰”、“孛入北斗”。“王者德至于天”时,“紫气”可见,形状如同半月,通常出现于阴历月未至月初,“助月为明”,这就是常说的“景星”或“德星”,《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中就有:“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另,有说法认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黄道南过升交点入北时,称“罗睺”;再由黄道北过降交点入南时,称为“计都”;月球沿白道运行至远地点称为“月孛”;运行至近地点时称为“紫气”。“四余”“隐曜”都和月行轨道相关。

二十八正曜——即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具体各“正曜”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有一说法称其中“太阳”、“太阴”为“中天主星”,而“天空”、“地劫”即称为“中天助星”。

星官——(其实根据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天文成就,可以发现,各文明古国的天文研究中,也不乏跟中国的“星官”相似的星区概念。

古埃及,由出土的星图发现,古埃及人认识的星有北极、天狼(古埃及称其为“天狗”)、白羊、天蝎等。古埃及恩的星区系统是将赤道附近的星分为三十六组,每组星数不等,涵盖十天,称为“旬星”。

古巴比伦,在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一带,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开始到公元前后,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取得的天文学成就中,关于星区的概念就有将黄道带的恒星划分为12个星座,即演变成今天的“黄道十二宫”。

古印度,古印度人划分黄道的方法不同于古巴比伦,而是分成二十七部分,每部分均称“纳沙特拉”,翻译过来就是“月站”的意思,这也称“二十七宿”。据记载“二十七宿”的全名最早出现在《鹧鸪氏梵书》里,第一宿为“昴宿”。而在《摩诃婆罗多》里则是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即现在通称的“天鹰星α星”,中国古称“河鼓二”。后来又换以“白羊座β星”即中国古称“娄宿一”为第一宿。印度“二十七宿”上按等分划分的,但由于客观因素,各宿的起点不一定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就选择该宿范围内最高亮度的一颗星为各个宿命名。印度也有跟中国古天文中“二十八宿”同名的划分星区的方法,它位于“人马座α星”即中国古称“天渊三”和“天鹰座α星”间,名为“阿皮季德”,译文为“麦粒”。

古代中国,中国的古天文辨别星区的方法可总结成一个“星官”(就相当于星座)体系,最系统的划分方法是将星空中的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分为“二百八十三官”,“二百八十三官”中就含“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指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垣”指星的区域。

“太微垣”,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十颗星。《三家注史记》中有注为:“太微宫垣十星”。

“紫微垣”,位于“北斗七星”的东北方,包含十五颗星,沿东西方向排列。

“天市垣”,位于“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包含二十二颗星。

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对于“四象”《史记·天官书》中解释为:“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参为白虎……北宫玄武……”,(苍龙——青龙,朱鸟——朱雀)。“青龙”涵: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涵: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白虎”涵:奎、娄、胃、觜、毕、昴、参七宿;“玄武”涵: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二十八舍住十二州”,是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了。“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和赤道带上,日、月的相对运动会划过这二十八个“星官”,其实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这二十八个“星官”就相当于太阳和月亮的“宿舍”一样,另,似乎有“镇星”也要和日、月分一杯羹。

星官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曜”、“垣”、“宿”之外,我国古天文中仍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星”和“星官”,例如“天狼”、“北落师门”、“天狗”、“北极”、“北斗”等等。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就是指天狼。

“北落师门”,南鱼座α星,是秋季南方星空中唯一的亮星。

“天狗”,有星七颗,位于罗盘座。《晋书·志第一·天文上》中有“狼一星……北七星曰天狗”。

“北极”,又名“勾陈一”,小熊座α星。因为它距离北天极只差一度左右,且为较亮星,所以称其为“北极”。《尔雅·释天》中有:“北极谓之北辰”,所以“北极”又称为“北辰”。“北极”其实也是双星。

“北斗”函“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北斗”八星,因为“开阳”星也是双星,但由于“北斗”自古称七星,今天仍然沿用原来的叫法。《诗经·小雅·古风之什·大东》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斗”就是指“北斗”。

另外,还有一些亮星、星官。如“南极老人”、“轩辕十四”等;而“天河”、“天江”、“天船”、“天津”,刚好水、船、渡都全了;再,以“亲属关系”命名的,如“丈人”、“子”、“孙”;以动物命名的,如“狗”、“鹤”:还有官衔、身份、器物等等等等。中国古天文的星官系统除了严谨外,用“华丽”“博大精深”等词来形容也毫不觉得夸张。了解越多,其魅力亦无穷。

三国群英传7

是三国群英传7里的兵种,掌管众星之力召唤出童子放雷伤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